——如何教孩子理財
金錢是什么?金錢意味著什么?有人說它使人貪婪無度,有人說它讓人豐衣足食,有人說它是一種改善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工具。面對這紛繁的世界,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一種正確的金錢觀呢?
孩子理財教育四大弊端
沒錢的時候,伸手向父母要錢;身上有錢的時候,花到什么地方都說不清;看到好玩好吃的東西,纏著父母一定要買下來……孩子混亂的金錢觀,令父母親苦惱不已。
對此,專家指出,孩子“對錢沒有什么概念”的原因,在于對孩子教育中“理財教育”的缺失和盲點。目前,孩子理財教育存在四大弊端:
一是許多家長未曾給孩子家庭經濟狀況的真實信息,富裕家庭沒告訴過孩子創業的艱辛,經濟拮據的家庭則恥于跟孩子談錢,甚至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兜兒里有錢。孩子沒有缺錢的危機感,更不懂得什么是節儉。
二是社會上對拜金主義金錢觀的過度渲染,尤其是對某些“明星”、“大腕”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的推崇,使孩子潛移默化地受到扭曲的金錢教育。
三是消費指導欠缺。未成年人駕馭金錢的能力較低,時常是在相互攀比中,在商品廣告的誘導下決定自身的消費行為,陷入盲目消費、高檔消費、炫耀消費的誤區。
四是未成年人獲取金錢的欲望膨脹。當父母的給予或自己的收入不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對金錢的需求時,在外力的引誘下就可能以違法的手段達到獲取錢財的目的。
家長決定著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父母完全能夠教會孩子具有經濟頭腦,也能夠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而且這類教育宜早不宜遲。受到良好金錢觀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后才能對金錢抱有正常的心態,處理好人與金錢的關系。
什么是正確的金錢觀?是貪圖富貴,揮金如土?還是只掙不花,做守財奴?雖然有錢沒錢都可能導致罪惡,但金錢本身并不可怕,關鍵是家長首先應該弄清自己的價值觀,否則無法成功地教導孩子。孩子是通過觀察父母的言行來學習的。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談論什么東西值多少錢,那么,當你告訴孩子錢不是一切時,孩子肯定是大惑不解。
不同年齡,要有不同的理財教育方式
3~6歲
對幼兒最好的理財教育方式是游戲教育,讓孩子從游戲中認識錢幣,了解找零錢。當孩子稍大一些后,可以帶他去購物,并和他討論所購物品的價格。
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帶孩子購物時,如果不給孩子買他要的東西,他就會生氣耍賴。為避免此類事情發生,最好在出門之前就和孩子講好“條件”:只買一樣。這樣,孩子就會在整個購物過程中仔細考慮他要的東西。對于孩子的過分要求,即使你買得起,也應該對孩子說“不”。慢慢地,孩子會知道,不是他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
此外,還應教會孩子學會給予。要讓他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學念書,都有溫暖的家,都能穿漂亮的衣服。讓孩子去接近、去關心、去幫助在困難中的孩子。
特別提醒: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金錢只是用來交換物品的,無關人的品格和道德,品格和道德才是根本。
7~12歲
孩子在7歲左右已能懂得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并開始自己作出決定。這時候可以開始給孩子零用錢。家長一定要記住,給孩子錢的目的并不是讓孩子去炫耀家庭的經濟地位或解決生存之必需,而是要讓孩子學習如何使用與管理金錢,這是給零用錢的最重要的目的。當孩子手里拿著有限數目的金錢時,他就會學著取舍。
有些家長把零用錢的多少與孩子的成績高低或做家務多少聯系起來,也有些家長給零用錢沒有限度,孩子隨要隨給,這樣做究竟好不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反思給孩子零用錢的目的,這就是:讓孩子學習如何使用與管理金錢。凡是不利于實現這一目標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
孩子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應該努力學習,這是他們的責任。如果在學習和做家務之類的事情上付錢給孩子,某種程度上說是在“賄賂”孩子,這是不利于孩子建立正常的責任感的。給錢沒有限度,肯定不能讓孩子學會如何使用與管理金錢。
小朋友雖然不會賺錢,但是如果把每年的壓歲錢、零用錢等,全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家長除了幫孩子用這些錢規劃投資商品外,也應該告訴他們這些錢該如何儲蓄或花費。例如約定每個月的第一天或是每周發一次零用錢,告訴孩子在下次發零用錢之前,不可以再要。剛開始時,可以約定七天為一周期,習慣之后,再逐漸把時間拉長為兩星期等;而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間隔也應越大。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小孩學習分配一次周期的花費,并且養成習慣,訓練孩子用錢的能力。
另外,當父母到銀行辦理開戶,或是到銀行存錢時,也不妨把孩子帶上,讓他們慢慢學會開戶、存款以及提款的流程,并且和孩子一起了解銀行定期寄來的定期定額對賬單等,這樣孩子可以親身感受復利的效果,也是激勵孩子多儲蓄的方法。
特別提醒:要從小告訴孩子———有出才有進,不要讓孩子一味存錢,也不要讓孩子一味花錢,讓孩子在收入與支出中學會平衡。
教會孩子有計劃地花錢,學會記賬,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理財意識和習慣,也很容易讓他們理解花錢容易掙錢難。
13~17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掌握怎樣控制消費,他們應該為花錢承擔更大的責任。父母到底該不該給孩子買他企盼已久的新款名牌運動鞋呢?這是許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典型問題。如何決定,不僅取決于你的收入水平,還取決于你和你孩子的價值觀。有一位家長開始反對給孩子買名牌運動鞋,不過后來改變了主意,他說:“實際上,名牌鞋更耐穿,而且樣子確實好!币尯⒆又饾u學會合理支配手頭的金錢,了解物品性能價格比。
當孩子向家長要錢時,家長不要總是有求必應,要多少給多少。孩子不那么容易拿到錢,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獨立與自尊。如果家長不贊成孩子穿名牌服裝,那么就對他說“不”,并向他說出你的理由,這樣,有助于當孩子獨立面對奢華誘惑時,理智地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這個時候,一個理財概念凸現出來:自己賺錢。通常這個理財觀念可以在孩子上初高中的時候,教給他們。比如,買一些內部價格的參考資料,告訴孩子是否有同學愿意購買,多余的差價就算孩子的。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在孩子心目中就有這樣一種理財意識:任何一種貨品都存在差價的,有差價就有錢可賺。自己賺錢并不難。
特別提醒:在金錢中,讓孩子學會自尊和獨立。讓孩子從賺錢的過程中了解人情世故,不要讓孩子在踏入社會后被人說:什么也不懂。
稿源: 嘉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