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消息:中國嘉德四季第3期拍賣會上,程十發創作于1957年的第一套少數民族題材的連環畫稿《召樹屯和喃諾娜》鏡心紙本40開(34×25cm),估價160--180萬元,最終以1100萬元成交,將前不久由上海嘉泰春拍會推出的"補袞圖"創下的程十發作品最高拍賣成交價286萬元大大地作了改寫。
1957年,時年37歲的程十發國畫作品"歌唱祖國春天"已經獲得全國第一屆青年美展一等獎。當時他赴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一帶體驗生活,體驗風物人情,遂使畫風大變。如《召樹屯》中的孔雀公主的形象,還是取自芒市小學的一個女學生。一直到以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創作了不少反映傣族人民生活場景的作品。北京榮寶2004年秋拍會推出的程十發1972年作"邊寨節日"鏡心設色紙本(197×120cm),是程十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前期繪制的極重要的大型創作,畫的是傣族8個少女趕集的內容,估價40--60萬元,成交價達121萬元。
程十發最早主攻山水,之后相繼以人物、花鳥名世。他的人物畫,初以描繪少數民族歡樂、祥和的情景名世,后以借歷史人物抒懷見長,由連環畫轉入,造型吸收了無錫泥人的特點,帶有較強的敘述性。
他的作品以古代石刻造像般的大輪廓線和提按折轉多變的筆法塑形,使其以特異的樣式獨立于人物畫壇。其山水亦具奇趣,不作尋常皴擦點染的程序,而自出蹊徑,自成一格。
畫家以其廣博深厚的文化素養與扎實精湛的書畫造詣,通過其畫法中極具新意的筆墨魅力;艷麗、潤澤、迷幻的色彩運用;生動、浪漫抒情的刻畫與情趣,無論傳統題材還是現實主義題材領域,皆創造出鮮明、強烈的獨具風貌的個人風格。
上海嘉泰今年春拍的程十發1981-1982年作《補袞圖》立軸設色紙本(136×68cm),一變以往畫家大多寫意的常貌,全用宋人雙鉤法,且匯山水、人物、花卉、鳥禽于一處,太湖山石爽朗勁利,參天松柏鐵針蒼虬,翠竹枯榮剛直精足,花墻清供細致入微,浮云青煙如鐵線游絲,補袞五女神姿各異。縱觀全圖,繁而不縟,密而不塞,雜而不亂。估價120--180萬元,成交價達286萬元。
程十發的藝術創作不僅有山水、人物、花鳥,還有連環畫、插畫、年畫、宣傳畫,以及書法、詩詞等等。特別是早年的連環畫創作,成就很高。法國著名的漢學家戴千里寫的國家博士(法國最高學位)論文,主要內容是介紹中國的連環畫和插圖藝術,同時介紹兩位在這一領域中卓有成就的畫家,一位是張光宇,一位便是程十發。
1949年程十發進入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任美術創作員,開始學習繪制連環畫,并以自創的臨摹手法,將許多西洋名畫演繹為線條畫。他創作的第一本連環畫是《野豬林》。1952年又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并潛心研究丟勒、荷爾拜因、安格爾的古典線描人物畫,創作連環畫《葡萄熟了的時候》、《畢加索的和平鴿》、《冬天和春天》、《東郭先生》、《列寧的故事》等。并曾接受外文出版社約稿,為英文本《儒林外史》作插圖(1959年《儒林外史》插圖獲華東地區書籍裝幀一等獎)。
1955年嘗試以中國寫意畫技法創作彩墨連環畫《畫皮》,同時為數種外文版《不怕鬼的故事》畫彩墨插圖。1956年參加籌建上海中國畫院,創作了《聊齋志異》、《孔乙己》插圖,繪制彩色連環畫《姑娘與八哥鳥》、《哪吒鬧海》。1960年《孔乙己》、《畫皮》獲全國連環畫評選二等獎。1962年以國畫新風格創作的連環畫《阿Q正傳108圖》、《膽劍篇》,深獲好評。1979年《西湖民間故事》彩色插圖獲全國書籍裝幀展覽會榮譽獎。
從今年春拍開始,程十發作品的行情出現了飆升,至今其單幅作品超百萬元的10幅(組)作品中,有9幅是今年創下的。比如剛剛在上海朵云軒第31屆藝術品拍賣會上,程十發的一件《人物》鏡心(135×67cm),估價只有28--35萬元,最后以159.5萬元的高價成交,讓人大跌眼鏡。目前他的畫作每尺均價已達78108元,而在今年初只有24469元,翻了一倍多。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