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雙休日在南京朝天宮,一大早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觀:來自四面八方的賣古玩的當街擺開一溜攤檔,攤點上是各式各樣的古玩,瓷器、錢幣、雕塑、古書等等,買主或看客成千上萬,在交易市場“尋寶”,對自己相中的物件細細把玩、討價還價。
目前南京主要的古玩交易市場集中在朝天宮、清涼山和夫子廟等地,朝天宮是其中最火的。玩古玩的沒有不喜歡去朝天宮古玩地攤淘東西的 。羅先生是一位建筑師,同時有著五六年古玩收藏歷史。每個周末早上去朝天宮淘寶已經成了他雷打不動的習慣,幾年下來,亦有不少收獲,在古玩方面可稱得上專家。
收藏古玩要有平常心
羅先生在和記者談起古玩時,向記者說出了對古玩市場的擔憂。他說,目前南京古玩市場上高新仿制品特別多,約占到總量的90%%,甚至有的古玩一部分是真實的另一部分是仿制的,比如一個小小的銅錢,竟也做出一半真一半假,讓人防不勝防。在收藏人中有一部分從事文物買賣是為了獲利而不是為了真正的收藏。隨著文物市場的興起,在這一年里,他發現,有一大批新面孔涌入古玩市場,他們的年齡基本都在30 40歲左右,抱著僥幸的心理,想著萬一淘者寶那就發了。另一方面,淘寶者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現在的各類古玩書籍特別多,甚至將古玩價格也寫了上去。一些急于求成的淘寶者往往靜不下心來,按圖索驥,結果人財兩空者也有許多。
多學多看勿急功近利
行內有句名言,“搞真品的發不了財,搞假品的發橫財”。想想也是,當你以七八萬元或者更高的價格買回一個古董,若再脫手,究竟還能有多少錢好賺?如果花幾千塊錢買假古董,一旦脫手少說也能賺個五六萬。中國古玩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著很深奧的學問。搞收藏不僅檢驗著每一個古玩收藏者的眼力,同時也吸引了眾多愛好者去探究其規律。
古玩市場正呈現出后浪推前浪的喜人趨勢。如何在古玩交易中避免上當?古玩市場應如何完善?羅先生提出了他的建議。他說,絕大多數人都是非專業古玩愛好者,應該擺正心態,把古玩當成一種積極的休閑,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如在電影業,當時的服飾、建筑風格都和時代緊密相關,導演就需要有充足的知識來支撐自己,防止道具穿幫。瓷器也一樣,不同時期的瓷器與當時的技術發展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
搞收藏不能把它當作發財的渠道,要精心學習,不是單純地看幾本書,了解一點皮毛就可以了,不要輕信那些道聽途說的故事。需要的是廣博的知識和多看多比對、多看少買,切勿急功近利。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