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羊網(wǎng) 作者:嚴 鈺
近年來,我國的藝術品拍賣、民間收藏市場持續(xù)火爆,甚至已被稱為繼股票熱、房地產(chǎn)熱之后的第三大投資熱點。有觀點認為,這昭示著我國藝術品收藏市場正在迎來“黃金時代”,是藝術品價值的回歸。也有業(yè)內(nèi)專家不無憂慮地提出疑問:藝術品在拍賣場上屢屢拍出天價是否存在泡沫?一味以投資增值為目的的藝術品收藏是否正常?日前,圍繞著“泡沫有多大”的話題,廣東省收藏家協(xié)會主席、廣東省古今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少湘向記者侃侃而談。
天價是否正常?
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有組織的收藏愛好者隊伍已達6800萬人。與此相對應的是,各地拍賣行在拍品的數(shù)量和價位上連創(chuàng)佳績。截至2004年年底,各大拍賣行的總成交額高達69億元人民幣。有業(yè)內(nèi)人士“保守”計算,2004年,我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總成交額不下100億元,并且估計,仍有上千億元的市場空間。事實上,在我國數(shù)千年的收藏歷史中,出現(xiàn)過3次全國性的“收藏熱”,分別為北宋末年、康熙年間、清末民初,有專家因此放言,中國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將來臨。伴隨著全民投資意識的普遍覺醒,以及一些機構、企業(yè)家以及部分富豪的大舉介入,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似乎“一派欣欣向榮”。藝術品在拍賣場上屢屢創(chuàng)出的天價就是一個佐證。不過,身為廣東省收藏家協(xié)會主席的陳少湘對此似乎并不是很感冒。“我擔心哪一天會被套牢”,陳少湘表示,藝術品拍賣屢屢創(chuàng)出天價背后,泡沫有多大的問題值得思索。他表示,目前藝術品收藏市場“跑火”,可以從幾個因素來分析:第一,企業(yè)家熱衷收藏,推高市場行情。一直以來,傳統(tǒng)的藝術品買家主要是收藏愛好者與藝術品商,但最近幾年,以民營企業(yè)老板為代表的新富勢力紛紛沖進這個市場,財大氣粗,一擲千金,刺激了藝術品市場不斷升溫。曾幾何時,一種藝術品收藏的新時尚,漸次在企業(yè)界流行起來。除了投資、興趣之外,據(jù)說企業(yè)家玩藝術品收藏“還可以避稅,將之打入成本”。第二,藝術大家的作品、真跡賣一張少一張。第三,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了,綜合國力強了,人們的收藏意識也強了。也就是說,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文化水平、欣賞水平、精神需求都有了很大提高,對藝術品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價格自然不會再停留在以前。陳少湘認為,藝術品投資粗說簡單,但過程非常復雜,尤其升值的過程更是要冒很大風險的。現(xiàn)在很多人都抱著升值的心態(tài)去收藏,而并不是真正喜歡。因此,屢屢創(chuàng)出的天價,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作品的價值?就像股市一樣,會不會大家不停地接手、脫手,要是哪一天,泡沫破滅,最后接手的被套牢了怎么辦?
藝術品鑒定誰來把關?
“不買假貨,怎么能成為收藏家?”陳少湘是廣東省收藏家協(xié)會主席,從事藝術品收藏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談到收藏經(jīng)驗,卻一個勁地稱自己“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以書畫收藏為例,贗品是書畫收藏中最大的風險,名氣越大、價格越高、認知度越強的書畫家的作品,贗品也是最多的。另外,這個圈子還存在虛火和陷阱,一些畫家自我炒作,一些拍賣公司賣假貨。霧里看花時,你必須有一雙慧眼。換一個說法,也就是,藝術品收藏的“水太深了”。活到老,學到老,上當受騙到老,陳少湘對記者表示,對于一個收藏家或者收藏愛好者來說,學習收藏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而買到贗品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對于抱著升值目的的投資者來說,在目前藝術品鑒定由誰把關的問題還沒解決的時候,面對火爆的藝術品收藏市場,更需要冷靜和理性。據(jù)了解,在一些著名藝術品拍賣行的競買須知中,一般都會提請買家賣家注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zhèn)位蛘咂焚|(zhì)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此,本拍賣公司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已盡目前所能,對全部拍賣品作過基本鑒定。但鑒于藝術品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此,本公司并代表委托人宣布:對拍賣品的真?zhèn)位蛘咂焚|(zhì)不作擔保。由此本公司在圖錄或者其他媒體上對每件拍賣品有關作者、來歷、注釋、年代、尺寸、質(zhì)材、裝裱、歸屬、真實性、出處、保存情況、估價或者藝術價值所作的介紹,均作為意見供買家參考。其實,陳少湘表示,這就是一種免責聲明。陳少湘表示,藝術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目前,還沒有一個官方的權威鑒定部門,而且有時候還有很多爭論,如果把鑒別贗品的責任全部推在拍賣行身上,就太不公平了。拍賣行只能是“盡自己所能”。但是,這并不是說拍賣行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負責任,具有多大程度的鑒別能力,是檢驗一個拍賣行誠信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對于短線投資或沒涉獵過這個領域的人,有兩條捷徑可走,一是找專家。掌握一門技術不如認識一個熟練掌握技術的人。既會看真假,又懂得價格,人品又好的專家才可以依賴。二是找機構。由于國內(nèi)的畫廊還沒有發(fā)展起來,誠信缺失,外行很難正確選擇。此外,對于自身而言,投資藝術品市場時要加強專業(yè)知識和修養(yǎng)。不要有僥幸心理,要先了解基本知識。藝術品市場高深莫測,對于從事多年的人而言,心理把握有40%就算很高的把握了。絕大部分收藏家都是在買賣中得到動力,證明自己的投資眼光,而且市場在逐步規(guī)劃,暴富的可能性已經(jīng)變得非常小。用陳少湘的話來說,“買到贗品后,更加刺激了我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