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銅章瑣談--姚家齊
所謂大銅章,系指銅質紀念章中之規格較大者。大與小是相對而言的。其中大部分為銅質上色(仿古銅)品,少數為銅質鍍金或鍍銀品。
“章”是從“幣”中脫胎出來的,原先它們都稱之為“錢”。據史載,西漢時已將五銖錢形作為裝飾圖案鑄于銅器上,象征富有;又將鑄有吉語和紋飾的銅扣每日佩帶在身上,用以辟邪。這就是后來厭勝錢的鼻祖,也是后世紀念章的濫觴。后來,由銅扣、佩錢發展演變而成的厭勝錢(又稱壓勝錢、押勝錢,民間俗稱“花錢”),雖具有錢幣形態,但不作流通使用,乃是“非正用品”-“厭勝錢”之本義初始系指以厭禳為目的而特制的迷信物,到了后來,所指范圍越來越廣,諸如開爐、鎮庫、饋贈、賞賜、祝福、辟災、憑信、占卜、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鑄錢,皆泛稱之為厭勝錢。這種“錢”,其實是專供某種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紀念品。
自漢代以來,厭勝錢歷代官、私爐均行鼓鑄,從未停過。其材質多樣,品類繁雜,形狀各異,精粗不一,大小亦甚懸殊,小者如雞目,大者似盆盤。現藏湖南省博物館的鑄于太平天國年間的一枚特大花錢大如面盆,直徑335毫米,厚8毫米,可惜僅存半爿殘片,這半爿重2170克,如其完整無缺,重量應在4500克左右。其材質為黃銅,遍體鎏金,閃閃發光,文字渾厚方嚴,圖案精致生動,制作十分工整,鑄造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這枚稀世孤品,不但是我國歷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錢幣,并且很可能也是世界之最。
人都是愛美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不斷地追求美、欣賞美、創造美。因為任何事物美,都給人一種享受和陶醉,都有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錢幣本是貨物交換的媒介物,人們從它的形式中,發現了它的美,尋找到另一種樂趣,用以愉悅身心,達到精神上的某種需求和滿足。這就是從古代花錢到現代紀念幣章之所以受到人們喜愛的緣由。雖然花錢和紀念章都不屬正用品,但由于它們鑄工精美,具有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歷來受到錢幣收藏家的喜愛和重視,歸入錢幣收藏和研究的范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種種原因,紀念幣(章)的生產曾經處于一段短暫的冷落期。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紀念幣(章)的生產迅速轉為繁榮,終于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盡管從一定意義上說,當代紀念幣(章)是對古代花錢藝術的繼承和創新,但是由于現代高科技與造幣工藝的結合,今日新鑄之紀念幣(章),無論質量、數量或品種,都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
在現代人的意識上,幣與章因各自功用不同,已經形成了嚴格的分水嶺。它們的明顯區別主要有三:一是幣面鑄有面值,而章面卻無面值;二是幣一般可以流通使用,而章不具備流通功能;三是國家法定幣只能由國家銀行發行,而章的發行不受此限。至于幣和章的鑄造工藝水平究竟孰高孰低,這要經過具體比較,彼此才能分出伯仲。一般說來,流通幣因受國家法定標準的嚴格制約,以及多年一貫制保持穩定性的限制,在材質、品種、規格、題材、形狀、工藝等各個方面,都遠遠不及紀念章那樣豐富多彩。因此,籠統地判定幣的收藏價值一定高于章,是不科學的。
大銅章是紀念章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國外很早就已經生產,像法國、意大利、前蘇聯等國家造幣廠,都曾鑄造過世界一流的大銅章。70年代以后,我國開始大批量鑄造大銅章。近10多年來,品種愈做愈多,題材愈做愈廣,工藝愈做愈精,規格愈做愈大,受到廣大錢幣收藏家、研究家和愛好者的關注,并且正在社會上形成一股大銅章收藏熱。
大銅章比之一般紀念章,具有雍容華貴、莊重典雅的氣派。它之所以受到人們青睞,不僅緣于此,我想更主要的還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題材豐富,用途廣泛。根據已經收集的資料,按用途大致可分為九大類:一為紀念類,如重要節日紀念、名人誕辰或逝世紀念、企事業單位成立或開業紀念、重大事件紀念等。二為慶典類,如展覽會開張、會議開幕、企業開業慶典等。三為祝賀類,如祝福、祝壽、賀新婚、賀生子等。四為旅游類,如天下第二泉、大理三塔、黃山風光等。五為標志類,如上海市徽、團體會徽、廠徽等。六為祈禳類,如觀音像、財神像、媽祖像、黃大仙像、各種宗教題材等。七為玩賞類,如宋人畫選、唐人簪花仕女圖、中國長城、敦煌飛天、維納斯像等。八為生肖類,如十二生肖、十二星座等。九為獎勵類,如運動會獎牌、獎學金紀念章、榮譽獎章等。上述這些題材的內容,涉及到人物、建筑、風光、繪畫、書法、文藝、體育、科技、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古今中外,幾乎無所不包。
二是構思精巧,風格多樣。大銅章由于幅面遼闊,給設計師的藝術構思和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設計師的藝術才華和不同風格得到充分的展現。如“老舍”紀念章,正面以粗獷的刀法表現人物氣質,背面以細膩的筆觸描繪戲劇場景,正背面不同風格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國殘疾人基金會”大銅章的圖案,設計為急流的漩渦,造型獨特,構思精巧,富有深刻的內涵。“戴葆庭”紀念章,正圖為人物像,背圖為人物故鄉紹興風光及紹興古錢,紹興人、紹興景、紹興錢融為一體,頗有特色。“丁福保”紀念章的背圖為一張團體照片,人物面目清晰,各有其貌,設計新穎,構圖別出心裁。“魯迅”紀念章的側面頭像,采用大寫意的手法,刀法粗獷洗煉,格調清新,人物氣質躍然章上。“中國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和“中國錢幣博物館”一組紀念章,大膽地將抽象與寫實有機結合,傳統思維與現代意識完美統一,沖破窠臼,面貌一新,令人賞心悅目。所有這些藝術創作,只有在大銅章上才能如此揮灑自如,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表現出特有的個性。
三是雕刻精細,工藝獨特。大銅章因比一般紀念章大,雕刻師擁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他們精雕細刻的深厚功力更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尤其是高浮雕技藝,只有在大銅章上才能充分展示立體效果。“馬克思”紀念章就是運用高浮雕手法,人物面部輪廓清晰,鼻梁堅挺,形象飽滿,立體感十分強烈,不但形似,而且富有神韻。雕刻技藝中有一門絕活——手雕,即按照1:1的比例直接在鋼模上進行雕刻,“宋人畫選”和“梅蘭芳像”都是這樣的作品。這種手雕絕技,只有在大銅章上才得以施展。
藝術貴在創新。在弘揚中華錢幣文化,繼承前人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如何把當代先進的造幣工藝和高科技運用到錢幣鑄造中去,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尚有好多文章可做。只要我們奮力進取,堅持不懈,大銅章有著廣闊的前途,我國錢幣事業有著光輝美好的遠景,這是毫無疑義的!
姚家齊 (本文作者系上海造幣廠錢幣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