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系是市場的基礎,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價格下跌不說,更惡劣的還在后頭。美國的黃金商人乘火打劫,市場越是拋售,越是打壓價格。如此以來,富者低價收購黃金、珠寶、古董,貧者賤賣家中貴重物品,貧富差距加大。
正如我們中小學生時代《政治經濟學》課本里所敘述的那樣:資本主義國家的財富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當前黃金市場的行為再一次佐證了課本里的觀點。
人民幣與黃金:與通脹賽跑
初涉黃金期貨的劉先生還在抱怨黃金的基本面太復雜了,他只能憑技術面判斷趨勢,長遠來說黃金是有價值的,理性上短期卻非得做空,"賺幾個跌停,見好就收吧!"
日前有專家表示,7000億美元的國債發行,在貨幣政策、金融創新工具的作用下,通過基礎貨幣的乘數杠桿效應,意味著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制造出十幾倍于美國新發國債或財政赤字的美元流動性,這些流動性會在推進美元繼續貶值的同時,也成為新一輪全球石油、糧食、黃金和大宗資源產品期貨價格大幅上漲的始作俑者。
此輪以原油、貴金屬和部分農產品為代表的全球性商品大牛市起自2000年左右,至今已經持續了7年多。在次貸危機下,股市重新下跌走熊,隨著大量資金流入、流出金融衍生品市場,由于商品價格過度下滑,高利率水準無法再繼續維持低價位商品,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下降,于是引發了更深一層的通貨膨脹,而黃金是抵御通脹蔓延最有效的工具。因此金價在2007年底開始沖上新高,2008年初也表現得良好。
盡管近期黃金價格下跌,但黃金的尊貴地位無它可敵:一、黃金具備商品屬性,流通性強,較為適合收藏保值以及家庭投資理財;二、黃金作為硬性貨幣,具備金融屬性,多數投資者通過購買黃金來抵御價格波動風險;三、黃金是全球貨幣最真實的體現,可以通過任何一種方式兌換他國貨幣,可變現能力強。
在全球一片"增加貨幣流動性"的呼聲和做法之時,中國老百姓切實要頭腦清醒地認識到各國"印鈔票"的實質。而印鈔票,必然通貨膨脹加劇,人民幣也要遭受或多或少的沖擊。難道中國老百姓不應該在美國富人們打壓金價時也乘機購金壓壓箱底、壓壓驚嗎?
政府與黃金: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最近《貨幣戰爭》一書作者宋鴻兵的金本位恢復論又被人攻擊了,原因是中國的黃金儲備非常之低。不僅低于美國,甚至低于非洲的小國。倘若以黃金的多少計量國家財富的多寡,中國目前顯然處于劣勢。
從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來看,黃金受關注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美元的強勢地位。此消彼漲中,中國政府購買黃金應該成為一種責任,一種對中國整體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