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扇面畫》銀幣賞析 |
發布日期:2003-12-4 10:0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遙石
雋永清麗 自成一格——《明清扇面畫》銀幣賞析
融合了中國繪畫與文學為一體的扇面畫,一直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很獨特的地位,深受文人墨客的鐘愛,司圖空的《二十四詩品》中曾對典雅有此一解:“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此中有深意,蘊涵了扇面畫的藝術精髓,而那些才華橫溢的書法篆刻,更是成為扇面畫中的點睛之筆。于此,中國人民銀行1999年發行了一套以“明清扇面繪畫作品”為主要內容的紀念套裝銀幣。該《明清扇面畫》銀幣全套共計四枚,外形全部采用扇形的型式,全套《明清扇面畫》銀幣的正面圖案全部采用的是明朝陳道復(1483—1544)的《竹石水仙圖》。而4枚銀幣的背面圖案則分別取自清代錢慧安(1833—1911)的《柳塘牧牛圖》、清代張熊(1803—1886)的《花卉圖》;明朝藍瑛(1585—1664)的《櫻桃小鳥》,以及明朝汪澄《秋溪游艇圖》。該套《明清扇面畫》銀幣的面額均刊10元,每枚含純銀1盎司,總發行量為11800套。
《竹石水仙圖》:與徐渭并稱“青藤白陽”的陳道復擅畫花鳥,兼工山水。寫意花鳥出自沈、文而縱逸過之,水墨淋漓,兼用淡色而妙趣天成。論者謂其“一半花葉,淡墨欹毫,疏斜歷亂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淺色淡墨之痕俱化矣”。他的畫風玲瓏俊秀,筆路細膩,充滿寧靜安詳的自然風氣。水仙,靜謐雋永,恰似一泓清水之上凌波微步的仙子,“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向來自恃甚高的黃山谷也不由為之傾倒,水仙叢生,倚倚插竹石,剔透的生趣。“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娥眉寥一枝”花開了,一縷幽香泌入心肺,清新、甘甜;一派麗影撲入眼簾,冰肌、玉骨。
《柳塘牧牛圖》:佛教文化在中國影響深遠,在禪宗文學中善用 “牧牛”比擬治心,將“牧童”比作人,將“牛”比作“心”,以牧牛當成養修靜心的重要途徑。佛學名著《景德傳燈錄》中曾記馬祖問石鞏:汝在此何務?答曰:牧牛!也有禪學大家自稱隱居深山數十載不修禪,但牧一頭水牯牛。由此,“牧牛圖”也成為明清扇面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盛夏時節,柳蔭飄揚,水波粼粼,牧牛寫意地躺進水塘里,小牧童一勁地牽繩上岸,膠著,在一拉一扯間,濃厚的田園氣撲面邇來,清人錢慧安的這幅《柳塘牧牛圖》筆意蒼勁疏宕,畫致素淡而雋雅,給人以清新的自然享受。
《花卉圖》:張熊,字子祥,別號鴛湖外史,秀水(浙江嘉興)人。工花卉,縱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這幅較前兩幅,落墨更為濃重,閑花靜石,清新淡雅與老勁雄強相映成趣,形成了強烈的剛柔對比,并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效果,深化了觀者的視覺境界。晚清人張熊的這幅《花卉圖》充溢著清新淡雅、疏朗有致的美,而不是濃郁矯飾、艷麗華貴的美。
《櫻桃小鳥圖》:被稱為“浙派殿軍”的藍瑛是一位承前啟后的畫者,筆意縱橫、不加雕琢,他力追古法并能融會貫通,自成風范,對明末清初繪畫影響很大,后人稱其為“武林派”。這幅 《櫻桃小鳥圖》亦是藍瑛花鳥扇面小品的代表作,櫻桃樹斜伸入畫,小鳥倒吊于樹端,調皮地扭著頭,好奇而又歡快地繞著櫻桃樹嬉戲玩耍,整幅畫面留白甚多,空靈奇巧,清新放逸。櫻桃樹筆墨剛勁古樸,小鳥又以擬人化的表現手法,畫面給人以歡快又不失莊重的欣賞性。
《秋溪游艇圖》:明人汪澄在中國繪畫史上留墨不多,但這幅深醇洞潔的《秋溪游艇圖》卻得到了較高的評價。在秋水放溢的小溪邊,泛舟綠水,筆趣雋妙、秀麗、古樸、淡蕩,畫風平和沖淡如典雅的詩章,畫者賦予了它幽美的意趣和濃郁的詩情。
扇面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清新一筆,取其中佳品而鑄成的《明清扇面畫》套裝銀幣也為中國貴金屬幣添上了秀麗的氣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