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99233158949.jpg)
在許多外國人看來,中國畫真是神奇,就象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騰云駕霧,隨心有欲。其實這不過是中國畫的透視方法使然。西方繪畫采用的是“焦點透視”,它象照相一樣,觀察者在一個立足點上,把景物如實“定格”,講究逼真再現(xiàn);而中國畫采用“散點透視”,可以把多個視點有機地組合于一個畫面,不受視域、時空的限制,從而達到“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方寸之內(nèi),納環(huán)宇之姿”的遼闊境界。
中國畫獨特的透視方法,不僅使畫面更加豐富多采,也更有利于畫家“以我觀物”,縱橫自如,虛幻變化,傾注自己的感情,釀造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傳為王維所撰的《山水論》,曾提出處理這種透視關系的要訣:“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云齊!倍檺鹬摹堵迳褓x圖》,則以“人大于山,水不空泛” 的畫法,將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人物的相互關系,巧妙地組合于同一畫面;又讓青山、綠水、紅日、云霞、荷花、秋菊以及鴻雁、鯨鯢、游龍等作為陪襯,任其調(diào)譴;甚至連風神、水神、河神也一起“請來”,令神話與現(xiàn)實聯(lián)姻,營造出濃郁的情感色彩和環(huán)境氛圍。
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在中國古典繪畫中,畫家往往按照自身的創(chuàng)作個性,運用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精湛的創(chuàng)作技法,藉以產(chǎn)生情景交融、余味無窮的審美效果,以有限、生動、鮮明的個別形象蘊含無限、豐富、深廣的內(nèi)涵。顧愷之多才藝,工詩、擅書,尤精繪畫,有“才絕、畫絕、癡絕”之譽。其所作人物,筆法如春蠶吐絲,設色濃艷,略加點綴,運思精微,神氣飄然!暗で嚯y寫是精神”,“傳神寫照,正在阿堵(即這個,指眼珠)中。”據(jù)說,顧愷之在建康瓦棺寺作壁畫《維摩詰像》,萬人爭睹“開光點睛”,轟動一時。又為裴楷造像,頰上只添了三根頭發(fā),便倍覺有神。《洛神賦圖》中的曹植和洛神等形象,便大有“只可意會,無法言傳”之妙。
中國畫講究意境,與中國詩歌崇尚的意境是一致的。畫與詩是姊妹藝術,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以詩人的手法作畫,可以深化畫的意境。當然,中國古典繪畫的詩意,并非單指“題畫詩”,主要還是指繪畫所表現(xiàn)的抒情和意境之美。顧愷之以其奔涌的激情,把《洛神賦》燦爛的文采和纏綿悱惻的詩情,巧妙地訴之毫端,轉化為直觀的繪畫形式,讓天上、人間的真、善、美,隨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流芳百世。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99235617338.jpg)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9/20089992356998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