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現象,是中華民族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千多年的歷史,鍛鑄了每一個中國人生命中難以磨滅的“屬相”徽記與“本命年”烙印。人們圍繞著十二生肖寄托了無數美好的祝愿和期盼,祈望歲歲平安、年年幸福、人人康泰、事事隨心。十二生肖競相獻福,編織成萬紫千紅、絢爛奪目的福運花環,裝點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程。我們期望,福星高照,福滿人間,幸福之光灑滿全球,普天下的人們都沐浴在和平幸福之中。2008年是十二生肖之首年“鼠年”,又恰逢2008舉世矚目的奧運年。在此特殊背景下,中國金幣總公司推出的2008戊子(鼠)年賀歲銀條蘊涵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不一般的紀念意義!
生肖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老大,位尊第一。“子,亦水也,其禽鼠也。”鼠在十二生肖中占居首位,絕非偶然。鼠的形象最為獨特:前兩足的足趾各為四趾,后兩足的足趾各為五趾,奇偶同體,連接陰陽,成為時辰的物化象征,計時之首。古代將每天分為十二時辰,子時為第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晚上11點至凌晨1點間。子時正值深夜“陰極”、新舊交替之時,潛含著“隱晦”之意,符合老鼠的生活習性。古語有云:“自混沌初分時,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傳說天地之初,渾沌未開。老鼠勇敢地把天咬開一個洞,太陽的光芒終于出現,陰陽就此分開,民間俗稱“鼠咬天開”。老鼠也成為開天辟地的英雄,老鼠的圖騰,象征著對太陽的崇拜、對光明的追求。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于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
鼠既是一種具有生命現象的靈性動物,又是一種文化性動物。鼠富含三個象征意義:一是靈性,又包括它的機靈和性能通靈兩個方面;二是生命力強,老鼠的繁殖力強,成活率高;三是精致細小,微末。因此在人鼠共處的歷史長河中,鼠既是開創世界、營造物質天地的文化英雄,也是一種頑強生命力的象征,是財神、多子多孫和人丁興旺的象征。我國民間早在幾千年前就流傳著所謂“四大家”、“五大門”的動物原始崇拜,即是對狐貍、黃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人們普通認為,這些動物具有非凡的靈性,代表著上天和鬼神的意志。另有史料記載,我國最古的姓氏只有十二種,老鼠,曾作為偃姓的圖騰,廣受膜拜。
鼠文化是中華民族神話時代的產物,是文化業績的曲折投射,是人類開創世界、征服自然的藝術反映。傳統文化中的老鼠不是上燈臺偷油,就是吃葡萄。原來,老鼠是生命繁衍的象征,它總是離不開的燈臺,正是長夜中的一枝光明的火炬。文學作品中,鼠的形象也隨處可見。最早見于《詩歌·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古人借鼠發揮,用碩鼠喻沉重剝削人的統治者,樸素不事矯飾地抒發了對貪婪、荒淫的貴族統治階級的憎惡。后來,鼠的文學形象內涵不斷豐富和深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阿漢》一篇,把人鼠相愛寫得優美動人,而老鼠更是被刻畫得娟美、深情、可愛之至。而民間傳說中有關老鼠的創作,有名的當數“老鼠娶親”,猶如娓娓動聽的童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當然,還有那首孩子們都爛熟的兒歌《小耗子偷油》:“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小老鼠那可愛的形象,曾給無數的孩子帶來了歡樂……
鼠年賀歲銀條設計新穎,獨具匠心,正面圖案為鼠圖、“戊子”字樣及古文對鼠的介紹;背面圖案為中國金幣總公司標識及英文縮寫、“鼠年賀歲”字樣及銀條成色。正面圖案中采用了生肖鼠隸書字體的古文描繪,“子神鼠破混玄,天開;從警,戒身以平安;從捷,迅足以登先;應萬物之靈,吐物華天寶之獸。”寥寥數字便生動概括了鼠的靈性以及“鼠咬天開”的神話故事。圖案中的“戊子”二字及“賀歲”印章的字體則是楷書篆書,三種書法體的結合共同打造了一幅絕妙的書法作品。字體處賦以黑底,恰似這混沌宇宙。接著一只機警而富有靈性、坐地翹首的小老鼠躍然而出,加上賦以白底幻化成鼠形的“鼠”字,似云朵似天際似“鼠咬天開”之陣勢:咬開混沌,天地頓開,云散去,日出來。背面幻化成鼠形的“鼠”字則寓形于字,靈動飛揚。整個銀條圖案通過凸面噴砂工藝和先進的立體浮雕技術刻畫出書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把神形兼備的書畫藝術體現的淋漓盡致!使生肖鼠動物形象栩栩如生,姿態昂然,充滿生機;并強調了“鼠咬天開”的文化含義,更是另一種巧妙的藝術構思。“鼠咬天開,財源滾滾來”祝得之者在十二生肖之首年,在舉世矚目的奧運年開金運,得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