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10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九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98562663829.jpg[/upload]
2000年觀音
“幻彩”又稱“激光雕刻”,它是通過使用高能激光束,在模具表面蝕刻出高精度的線條,使紀念幣表面呈現出多層次光效。“幻彩幣”在技術上稱為“視覺可變光設計”,它的英文是(Optical Variable Device or OVD)。“幻彩幣”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工藝實現。一種是采用高解析率的點矩全息技術,在模具上雕刻出細微的線條,幻彩工藝可一次成型。另一種是采用特殊的墊板或者金屬板作為鑄模在幣的表面壓印出細小的褶皺,這些褶皺或稱“衍射”,能使所有照射在幣上的光線根據幣上不同位置的褶皺的間距分解成為構成色。幻彩技術在金銀幣鑄造上的應用,有人稱之為“新世紀中國金銀幣的奇跡之一”。
廣義的“幻彩幣”最早是由西班牙在1994年制造,又稱“全息折光幣”。這類幣是使用全息折光技術鑄造生產制造,同一枚幣從不同角度可欣賞到不同圖案,但這些圖案卻沒有色彩。而“激光全息幻彩幣”在世界上首次出現是在2000年,它并未采用全息折光的落后技術,而是一步到位的使用了頂級的激光全息技術,對“本色幣所展示的單金屬和多金屬的靜態美”以及“與光接合的動態美”這一傳統工藝進行了吸收和否定,使幣面色彩永存,光芒永不消逝。在當時僅美國、加拿大和中國鑄有此幣。2000年我國發行了由瑞士代鑄的1/10盎司“觀世音菩薩-滴水觀音”激光全息幻彩金幣,雖然這枚幣不是我國自主制造的,但“她”讓中國第一次擁有了與世界頂級鑄幣技術同步的品種,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及其在世界鑄幣史中的地位不可低估。此后我國又分別在2002年、2003年、2004年發行了“送子觀音”、“蓮花觀音”、“白衣觀音”三枚1/10盎司的激光全息幻彩金幣,幻彩幣隊伍逐漸壯大。一直到2004年,中國貨幣發行史上第一枚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全息幻彩”工藝金銀幣――“全國人大成立50周年”金銀紀念幣終于誕生了!她的成功鑄造及發行,不僅突破和開創了中國貴金屬紀念幣鑄造工藝的先河,而且使中國的鑄幣技術得以躋身世界最先進國家之列。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98564779968.jpg[/upload]
2002年觀音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98571888483.jpg[/upload]
2003年觀音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98573443252.jpg[/upload]
2005年觀音
激光全息幻彩幣可謂是世界鑄幣史上的一朵奇葩。自2000年在誕生以來,因能夠鑄造該類錢幣的造幣機構極少,愿意花高價委托鑄造“幻彩幣”的國家更少,因此,“幻彩幣”在國際上屬于高品位、高技術含量錢幣的范疇。在國外,“幻彩幣”的發行量一般都控制在5萬枚左右。如:加拿大發行的“楓葉”激光全息幻彩金幣(重量為7.802克)和銀幣(重量為31.39克),它們的全球發行量分別僅15000枚和30000枚。而我國發行的四枚1/10盎司規格的“觀音”激光全息幻彩金幣的發行量,均為33000枚,“全國人大成立50周年”1/2盎司金幣發行量更只有區區5000枚,1盎司銀幣的發行量也不過50000枚而已。有鑒于此,依托世界頂級鑄幣技術,依托獨具匠心的設計,類似于“觀音”系列和“全國人大成立50周年”金銀幣等以激光全息鑄造的金銀幣,無疑是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中的最具集藏品位和魅力的品種之一。在此筆者不由得萌生出一個念頭:深受廣大收藏愛好者喜愛的“生肖“系列金銀幣,如果下一輪也能采用此工藝鑄造的話,那將是一番何等壯觀得景象啊!
收藏投資講究的是前瞻性,關注、收藏和投資以“激光全息幻彩”工藝鑄造的金銀幣,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和明智選擇。迄今為止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中以次工藝鑄造得金銀幣,僅此六款。隨著錢幣集藏愛好者的不斷增加激光全息幻彩金銀幣的集藏投資價值,必然會不斷的凸現。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9857569201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9858276053.jpg[/upload]
全國人大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7-10-9 8:58:14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