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幣收藏網
www.51jb.com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古老而又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既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秋季(農歷七、八、九三個月)八月居中,而八月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
中秋節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每到這天,人們都要賞月和吃月餅,一些地方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歡度佳節。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成為千古絕唱。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說法不一,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我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稷,逐漸演變成了節日,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為皇家祭月修造的。另一種說法是農歷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各地的農家都要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扒铩弊值慕忉屖牵骸扒f稼成熟曰秋”,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以示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