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鹿原狗枷堡,秦襄公時有矢狗來其下,凡有賊,天狗吠而護之”——三秦記
原畫者是現代著名國畫大師劉繼卣《立犬圖》
1982年,乃是中國傳統十二生肖紀年之“壬戌(狗)年”,“中國壬戌(狗年)生肖紀念幣”于是年一月面世。
“中國壬戌(狗年)生肖紀念幣”正面鐫有“北京”二字及發行年號,建筑圖案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巨之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北京天壇祈年殿外景。天壇位于中國首都北京市區東南隅,系中國明、清兩代封建帝王“祭天”,“祈禱”處所。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始建,永樂十八年(公元1402年)落成,占地約270萬平方米。其因建筑藝術高超,布局精美,色彩和諧而在中國古典建筑藝術寶庫中占有突出地位。
祈年殿乃天壇主要建筑之一,供封建帝王祈禱五谷豐登所用。修筑以來幾經變化。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初建時名大祀殿,呈長方形。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改三層圓形大殿,稱大亨殿。屋頂用上藍、中黃、下綠三色琉璃瓦。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修繕時一律改為蘭色琉璃瓦。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毀于雷火,次年依原樣重建。該殿矗立于面積為5900余平方米,高6米之三層漢白玉圓形塔基正中,四周圍墻呈方型,以體現“天圓地方”之中國古代宇宙觀。殿高38米,直徑32.72米,三層藍色琉璃瓦檐,逐層收縮而上,象征與天相接。殿頂有鎦金寶頂,光彩奪目。大殿結構獨特,不用大梁、長棟,殿頂重量皆由28根大木柱及36根枋角粱支撐。中部四根龍井柱,高19.2米,代表四季,中層12根金柱象征12個月份,外層檐柱12根表示12時辰。內外24根柱象征中國民歷之24節氣。殿內四周無壁,盡設格扇窗門。地面正中置有帶天然龍鳳花紋之圓形大理石一塊,與殿頂中央蟠龍藻井遙相對應。其余天花圖案,亦呈圓形,金描彩繪,富麗堂皇。誠系中國古代建筑中之一大奇工,亦為中國獨有木結構體系抬梁式構架典型作品。
該幣背面主題動物圖案出自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劉繼卣(1918——1983年)手筆。《立犬圖》是劉先生為《中國壬戌(狗)年生肖紀念幣》的發行而專門繪制的。此畫構圖簡潔,不僅精確描繪立犬生理特征,且將其與人相通之靈性及旺盛生命力盡顯無遺,寓動于靜,極為傳神,也是先生晚年的力作之一。由于其畫是專門為紀念幣的發行而作,因此該幣也被推崇為整套幣中原畫與幣結合最完美的一枚幣,同樣簡潔明快的藝術基調,將神韻一一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