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的最后一站是貴金屬市場,一般而言,這個市場涉及黃金、白金、白銀、鈀金等多個品種的現貨和期貨,但這里我們將重點討論黃金,尤其是投資者重視的投資收益與風險。這一站,《第一財經日報》特約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市場總監陳小竹、長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海橋、中信建投期貨上海營業部副總經理楊坤,把脈金價走勢,剖析今后黃金市場的風險與機會,以饗讀者。
黃金金融屬性或將削弱
《第一財經日報》:隨著美國財政部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消息傳出,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是否該畫上句號,還是僅僅告一段落?如果今后的金融市場走向穩定,是否意味著黃金的金融屬性將會削弱,黃金的避險保值功能也將削弱?
陳小竹:2007年3月爆發的次貸危機,一直呈現蔓延并深化的趨勢。對此,美國國內各方紛紛出招,救市措施頻發。此次美國政府親自出手接管“兩房”,將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國有化”,被各界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政府干預股市行為。對此,市場普遍認為,美國政府親自出手接管“兩房”,可能會注資1000多億美元,這使得至少“兩房”資本充足率提升了不少,有助于建立市場信心。
但“兩房”的損失究竟有多大,現在依然是個未知數。如果損失遠遠超過目前政府能注資的預期,需要更多的注資,這就需要重新得到議會的同意。對于這次美國政府接管“兩房”,經濟界本身就存在爭議,這種情況下議會是否會繼續同意用納稅人的錢彌補“兩房”虧損?如果不同意,問題就又來了。因此,現在判斷國際金融市場從此走向穩定,還為時過早。
自1972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黃金的金融屬性就在被不斷削弱,而商品屬性在不斷增強。但鑒于歷史上黃金與金融的密切聯系,依然是各國央行的儲備資產,可以說在相當長時期內黃金仍有很強的金融屬性。黃金具有商品屬性,其價格受到供求關系、投機以及其他相關市場的影響,黃金的避險保值功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不是絕對的。
姚海橋:我覺得不是,“兩房”只是美國金融危機的一個問題,后面還可能有一系列問題。黃金這次跟隨石油、有色金屬一起下跌,它的避險保值功能并沒有得到體現,我認為這是因為各國政府和央行對黃金的重視和承認度不夠。從某種意義上說,各國央行和金融機構還是有一種默契,就是把美元當成一個相對更具信用的資產,他們的大多數資產中配置的是美元。相應的,美元上漲也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
楊坤:美國政府作出的努力不代表就能與立即見效畫等號,與其說是挽救危機不如說是防止更嚴重的問題發生。如果今后金融市場走向穩定,則黃金的避險保值功能也將削弱是對的。
在全球經濟不好的情況下,資產價格會縮水,資金會尋求資產相對安全的國家,相比之下,美國更好些,市場預期美國正在走出6年的經濟低谷,加上一些政治原因,美元指數走強直接打壓了黃金的價格。
黃金仍處在探底過程中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3月份,金價創出1032.55美元/盎司的高點,之后一路下行,7月中旬沖擊1000美元未果,便從988.30美元/盎司下行至744美元/盎司附近,請問,黃金牛市的根基目前還存在嗎?你們認為,金價在長期、中期、短期各自會呈現出什么樣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