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幣資訊》 作者:劉云平
中央人民銀行于2004年6月10日發行的《西游記》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共有5枚。其中5盎司彩色金質紀念幣的正面圖案為"西天取經圖";背面圖案為"三打白骨精圖",形狀為長方形,規格64毫米×40毫米,面額2000元,發行量500枚。該枚彩金幣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孫悟空機智果敢、忍辱負重、不遺余力地堅決消滅妖魔鬼怪的無畏精神和斗爭性格。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文學和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作者吳承恩根據流傳于民間的玄奘和尚取經故事,加入現實內容,以超現實的魔幻神奇的筆法,塑造了虔誠忠厚的唐僧、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偷懶貪嘴的豬八戒及憨直內向的沙和尚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文學藝術形象。
"三打白骨精圖"取材于《西游記》第二十七回。描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來到宛子山前。山中波月洞內的妖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但畏懼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故不敢貿然下手。她利用悟空去巡山的機會,先后化身成上山送齋的村姑和朝山進香的老嫗,以騙取唐僧和八戒的信賴,但均被悟空識破,將她的化身打死。唐僧責怪悟空有悖佛門戒律,不該傷害人命。
白骨精連續兩次未能得逞,繼而化為老丈,對唐僧三施攻心計。悟空一再提醒師父勿為妖怪所惑,但唐僧恪守"慈悲"為本的佛家信條,堅決不準悟空對老丈行兇,并念起緊箍咒以保護老丈。悟空忍住劇痛,仍將老丈打下深澗。
詭計多端的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不該姑息悟空。唐僧怒下貶書,悟空含冤返回花果山。白骨精遂將波月洞化成天王廟,唐僧與沙僧中計被執,八戒乘隙逃走,前往花果山求援。悟空心向師父,即與八戒下山,在途中打死前來赴宴吃唐僧肉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變成老妖模樣來到洞內。筵前悟空計誘白骨精重復變化成村姑、老嫗和老丈的模樣。唐僧目睹一切,痛悔不該是非顛倒,人妖不分。悟空與妖怪經過一番鏖戰,終于消滅了白骨精。師徒一行重又踏上取經征途。
千百年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深受百姓喜愛,并被改編為戲劇搬上舞臺,廣泛流傳至今。以猴戲轟動京華而聞名中外的,自然要數六十年代初浙江紹劇團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了。毛澤東主席當時看過是由著名演員六齡童扮演的孫悟空后,于1961年11月7日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該劇還被拍攝成電影在72個國家和地區放映。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5盎司彩色金質紀念幣"三打白骨精圖"的面世,不僅豐富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題材的收藏寶庫,而且對于人們學習悟空精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同邪惡勢力作斗爭的自覺性,具有重要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