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郵市哪里最熱呢?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了,炒作區里是短線高手賺錢的樂園,這不,盡管大盤一直處于調整的狀態,但許多投資者仍對“甲申猴”大版張、“亞展”加字張及“世界杯”小全張表現出較為濃厚的興趣,進出次數連自己也記不清楚了,這就是炒作的魅力。
郵票炒作之風的盛行,給投資者與集郵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雖然1997年的炒作瘋潮已經過去多年,但它給人們的記憶依舊非常清楚,現在談起來仍是十分的津津樂道。對于炒作,那些學識豐富的集郵家則持完全否定的態度,認為炒作是沙塵暴,對集郵事業危害極大。依筆者的愚見,這種否定僅僅是從純集郵的范疇和文化的視角來看待炒作,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筆者認為,不能簡單地將純集郵活動與郵票市場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郵票市場是純商業化的場所,應該從經濟的視角對它加以認識。炒作之風的興起,乃是大家投資意識覺醒的重要標志,這正是市場經濟社會不可缺少的,沒有這種投資意識,社會閑散資金就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人們也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收益。郵票的炒作是一種經濟現象,不應從文化現象的角度加以認識,既然是一種經濟現象,就意味著它需要高智力者進行角逐,買進賣出就是一種智慧的比拼。郵票的內在價值,升值空間趨勢的運行、買賣時機的把握,對政策的理解程度等等,這一切,對于人的智力,就是一種考驗和挑戰,要做出恰到好處的分析與判斷并不是一件人人都能駕馭的事情,即使是久經沙場的老手也同樣會掉進陷阱。炒作是資金持有者之間的相互搏斗和互相榨取,它雖不能創造出財富,如同一碗水,倒來倒去,其結果水只會越來越少,但在這個過程中所出現的機會,卻能使財富實現再度分配,有誰不想在財富的再分配過程中分得一杯羹呢?參與炒作的人們都認為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炒作的魅力或許就在于此吧!
許多人之所以從負面的角度來認識與評判炒作,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炒作就是投機,而投機就意味著要面臨難以預測的風險,在投機炒作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操縱價格的問題,它對于盲目追漲者將會構成極大的威脅,其風險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人們往往將炒作與風險劃等號, 對炒作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以至于常有集郵家一再呼吁堅決杜絕和剎住炒作之風,還市場的本來面目,但令人遺憾的卻是市場并不領他們的情,反而是越演越烈。依筆者的愚見,炒作力度的大小、持續時間的長短、涉及品種的廣度,參與人數的多少,將是衡量一個市場是否興旺發達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標志,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甚至是唯一的標準。一個沒有炒作之風的市場,肯定是一個沒有行情的市場,而一個沒有行情的市場,必定是一個不斷走向衰落的市場。對于這一點,無論是虔誠的集郵者還是投資者,恐怕都有著深刻的體會吧!
投資者參與炒作肯定要面臨風險,有些時候的風險往往是防不勝防,可沒有風險的市場幾乎是不存在的。投資者進入市場無論是抱著價值投資還是投機的姿態,首先想到的不應是如何賺取多少利潤,而首要任務應是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炒作本身并無過錯,錯的是參與者對近在眼前的風險熟視無睹,任由風險的不斷擴大,例如在135元吃進“甲申猴”大版張這樣的參與者只會被市場所淘汰。而被淘汰者反過來又指責市場,痛斥市場這樣那樣的問題,將炒作說得一無事處,這又能賴誰呢?不善于及時止損,是許多投資與投機者長期存在的一個通病,這也正是他們一敗涂地的致命原因之一,這在行情末期體現得尤為突出,本輪行情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及時止損是對行情的否判斷,這一點對于投資者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著成與敗。判定投資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炒作,能否及時止損是其中最為主要的標準之一,當然,止盈同樣也是非常關鍵的環節,這個環節把握不好就會前功盡棄。對于炒作的認識,著眼點和關鍵點應該放在如何把握機會和控制風險上,而對于某些我們不可控的因素,沒有必要去斤斤計較,存在就有其合理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