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健初
來源:《金幣資訊》48期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主角神猴孫悟空憑借一根金箍棒以及七十二般變化,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西游記》以及擬人化的孫悟空,近年來也成為郵票、磁卡與錢幣爭相表現的對象。
《西游記》是我國最早發行的四大古典名著郵票,全套8枚,郵票圖稿分別表現了“水簾洞”、“戰哪吒”、“蟠桃園”等8個典型故事。設計者李大瑋運用夸張手法,生動貼切地展示了孫悟空活潑可愛的形象。美中不足的是,郵票只安排了一組,又沒有小型張,作為四大古典名著郵票,顯得過于單薄。盡管如此,《西游記》郵票一發行,就得到集郵大眾的高度認可,其市價,最高曾沖到200元以上,目前仍維持在百元上方。與此相呼應,寶島臺灣以及澳門也相繼推出同題郵票,其中臺灣《西游記》表現的是“如來掌中”、“唐僧取經”、“火焰山”等故事,澳門《西游記》以“文學與人物”為題,全套為包括6枚郵票和1枚型張,規模最大。
田村卡最早表現卡《西游記》題材的,是江西《井岡山風光(西游記)》,全套8枚,面值220元。這套卡直接將《西游記》郵票圖案印在井岡山風光背景上,不倫不類,很大程度上,是對古典名著《西游記》的一種褻瀆。另一套完全照搬《西游記》郵票圖案的田村卡,是1994年甘肅推出的《西游記》,全套8枚,面值80元,相比之下,更缺乏創意。1996年,廣州以《孫悟空》為題推出的田村卡,表現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全套6枚。設計為動漫形式,很有新意。之后廣東也發行了J97—33《西游記》(亞斯康卡),全套4枚,面值130元。此外,臺灣發行過4枚套《西游記臉譜》(學導卡),香港發行過2枚套《西游記》(亞斯康卡),澳門發行過4枚套《西游記》(亞斯康卡)。這些《西游記》題材的電話磁卡,1997年郵市大高潮時,都曾有過很好的市場表現。
金銀幣《西游記》是姍姍來遲者。正是由于出臺時間最晚,所以在選題取舍以及圖案設計上,準備也最充足。問世的《西游記⑴》5枚金銀幣,正面圖案統一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圖,這是不變的主題,是貫穿整組《西游記》的大綱。具體到各品種,又有許多細微且恰當的變化。5盎司彩金幣是系列套幣的扛鼎之作,選取最能表現孫悟空反叛精神的“大鬧天宮”,恰如其分;12盎司彩金幣是最受歡迎的主打品種,因此“猴王出世”,橫空一聲驚雷;5盎司彩銀幣表現的“蟠桃盛會”,2枚1盎司彩銀幣分別選用的“龍宮借寶”和“戰二郎神”,也與其本身的材質相吻合。
如果套用郵票形式,《西游記⑴》金銀幣4款形式,可以這樣區分:5盎司彩金幣“大鬧天宮”是套版張,量小且制作精細;12盎司彩金幣“猴王出世”是小型張,收藏人氣始終十分旺盛;5盎司彩銀幣“蟠桃盛會”是小本票,款式與設計都有獨特之處;2枚1盎司彩銀幣“龍宮借寶”、“戰二郎神”,售價低廉,發行量大,無疑是其中的套票。從這個視覺角度,金銀幣《西游記⑴》是同題郵幣卡品種中,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的一款。《西游記⑴》金銀幣各品種在市場的表現,也與其形式相對應,“大鬧天宮”高貴至尊,“猴王出世”王者風范,“蟠桃盛會”霸所十足,“龍宮借寶”和“戰二郎神”則充滿親和力。
《西游記》是藏壇永遠的話題,無論錢幣市場漲落起伏,它始終都會是其中強勢品種。隨后續品種相繼推出,《西游記⑴》作為此系列的龍頭,應該還會有更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