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8月下旬出版的第十六期《錢幣》報上,如需轉(zhuǎn)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歲月更序,甲申再至。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360周年“甲申之變”①,60周年《甲申三百年祭》②,
“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乃王朝興亡周期率。
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如何跳出“黃氏周期律”③?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
飽經(jīng)滄桑,翻天覆地,龍盤虎踞今勝昔。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千秋窯洞對”④,人民代表大會制,
放之四海而皆準,行之萬世而不廢。
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一個驚世駭俗的奇跡,
這是歷史的選擇,這是人民的意志!
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
廣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
彈指一揮間,風風雨雨五十年;
五十年春華秋實,五十年深邃啟示。
五十年的風雨歷程,凝鑄成璀璨金銀幣。
光澤閃爍、繽紛跳躍;
流光溢彩、交相輝映。
仿如碧天里耀眼的星星,一筆一畫總關情!
又仿佛置身于燈的海洋,心潮澎湃意難平!
注釋:
①②甲申年是我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年之一,60年為一個周期。2004年又是甲申年。由2004年上溯六個周期,即360年前那個甲申年(公元1644年),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兵進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上吊,延續(xù)267年的明王朝壽終正寢。然而,以李自成為首的農(nóng)民軍進京不過40天,就被明將吳三桂與清軍一道趕出了北京城,之后不到一年,一場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大起義,便迅速土崩瓦解了。 “甲申之變”后的300年,也即公元1944年的甲申年,郭沫若發(fā)表了《甲申三百年祭》。2004年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恰好也是“甲申之變”360周年和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發(fā)表60周年。
③④一九四五年七月四日下午,中共領袖毛澤東邀請黃炎培、冷遹到楊家?guī)X窯洞家中作客,促膝長談了一個下午,談出了振聾發(fā)聵的“黃氏周期律”。毛主席詢問黃氏在延安考察幾天有何感想?黃炎培坦率地回答:“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按:原文如此,率應為律。)的支配力。………”毛主席當即回答:“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21926526698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219265794911.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