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幸福
胡慶華
我之所以染上了集藏錢幣的“毛病”,包括與金銀幣的結緣,還得從比我年長四、五歲的七舅舅說起。
七舅舅生長在農村,兄弟姐妹眾多,家境貧困,年幼時患小兒麻庳癥,無錢治療,病壞了左腳致殘,這便注定了他日后命途的多舛。他自小從未涉及農活,上學時成績優秀,卻因貧困初中未畢業便輟學;不能務農,父母遂送其學手藝以維持生計,先師從補鞋匠,半年不到就不干,怕年紀輕輕嫌人瞧不起;借錢買汽搶擺攤,供人射擊氣球娛樂,長達三年,略有積蓄;受人慫恿販賣涂附模具材料,經營不善而虧空;興南下打工時,到沿海求職,因腳殘疾屢屢受阻;回家置工具,專為人修理高壓鍋之類,輾轉周邊縣市近三年,維持生計有余,又嫌太辛苦太累放棄不干。后來,七舅舅認識了本地一位同樣腿殘,在收藏領域較有建樹的知名人士,此人涉獵郵票、錢幣、古玩、瓷器、玉器多種品目。七舅舅是受其影響,乃涉足集藏,寄情各類可供收藏把玩的錢幣,沉醉癡迷,留戀往返。為了維持生計,也為了他心愛的錢幣收藏,他在小城郵局門口擺了一地攤,放置各種紙幣、硬幣、古幣樣品,吸引招徠顧客,買進賣出,賣出買進,從中獲取微利。經營雖然慘淡,仍樂此不疲,無怨無悔。
雖說“亂世饑民,盛世收藏”是社會客觀事實,但我一直以為收藏本是有錢、有閑、有識之士方可為之的事情,三者缺一不可。就七舅舅而言,閑暇時間是有的,但他學識欠缺,最最關健的是根本就沒有什么經濟基礎,搞收藏于他便是如履薄冰式或是蝸牛式的狀態,自然難得有大的長進。這就注定了七舅舅的經營慘淡不堪,大多數日子里掙不了幾塊錢。一個月下來,收入也不過寥寥幾百元,僅夠維持生計罷了。
我常常從郵局門前的大街上經過,他那守望的姿態便映入我的眼簾。有時候,我會走過去與他寒暄幾句,以表示我對他微不足道的關心。這樣的情形,持續了三五年之久。期間,受他的熏陶,我早已對集幣產生了濃厚興趣,從他手中陸陸續續買過一些雜亂無章的錢幣。七舅舅每次收到比較少見的錢幣,都要先通知我,讓我見識一下,如果我感興趣,他會在讓利的情況下轉讓給我。
大概是2000年春天的一個周末,我像往常一樣從郵局門前經過,例行公事的問了七舅舅一句:收到什么東西沒?他從包里取出一枚面額拾圓的銀幣,我仔細一看,是1995年發行的紀念香港回歸的現代銀幣。此前,我只是在書籍上見過一些現代金銀幣的圖片,一直沒有見過實物。七舅舅見我喜歡,便以高于收購價20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我。后來,我翻看了一些資料,同時在網上搜索了一番,了解清楚了這枚銀幣的有關情況,感到遺憾的是七舅舅沒有一并收到這枚銀幣的證書。這枚香港回歸一組銀幣,成了我收藏的第一枚現代銀幣。
從此,我開始有意識的關注現代金銀幣的有關知識,為中國現代金銀幣豐富的題材、新穎的設計、精良的鑄造、無窮的意蘊所癡迷。金銀幣特有的貴金屬的材質,決定了她的身價不菲;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僅能慘淡維持生計,經濟承受能力較弱,迷上金銀幣便也成了我的一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興趣。每次出差在外,總要抽出時間去當地的郵市轉轉,偶爾也勒緊褲帶買一兩枚自己心儀已久的銀幣,回來后細細品玩,愛不釋手。
而大多的時候,我是通過網絡獲取金銀幣的信息,看著網頁上那些虛擬飄渺的金銀幣,再看看她們昂貴身價,就像窮光棍碰上富家小姐,只有“望幣興嘆”的份兒,而是便做起白日夢來,想著什么時候自己能夠擁有幾套像樣的金銀幣,感情那該多好啊!
這樣的夢做了四五年之久,收藏的金銀幣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增多,而對于題材豐富、種類繁多的中國金銀幣而言,自己所集之幣僅僅是九牛一毛而已。有時候,想想自己這樣樂此不疲的熱衷于金銀幣,耗費了大量了精力和財力,自己既無力參與市場炒作,也無意投資獲利,又沒有集出什么明堂,那究竟是為了什么,難道僅僅是“愛好”兩個字能夠說明問題嗎?
我想,當一個人為某些事心甘情愿付出時,當他將自己的所好看著是一種不變的信仰時,他就會為著這愛好屹屹奔勞,雖然難免會有不順和艱辛,但是他的內心一定是充實的,他同樣也是幸福的。我的七舅舅,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罷。
而我,是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呢?我自己也說不準。那么,就一直這樣愛好下去吧,這樣也未嘗不可呀?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馬路天使于2007-6-25 22:26:53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