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曉霏,來源: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轉載請注明摘自“中國集幣在線”,來源于2007年第二期《錢幣》報,謝謝!
一:以金為材,尊貴氣派。第29屆奧運會是熱門題材,郵票、錢幣、磁卡都有表現,但像“2008北京奧運”紀念金盤這樣,以100克純金制成,還不多見。黃金投資古來有之,是傳統投資項目。近來國際金價持續攀高,黃金投資格外搶眼。資料顯示,2006年黃金投資回報率高達40%,而在過去4年,這個比例更高達100%。選擇黃金為個人投資項目,機遇大于風險。這也是紀念金盤不同于其它“奧運”藏品的最根本的元素。
二:點線結合,光彩奪目。不同制作方,對“奧運”主題有不同的理解。同是表現“北京2008年奧運”,紀念金盤選擇的切入點,是中國傳統文化這條線。而這線的主體,又是中國古代體育運動。中國古代體育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有點與線的關系,也有淵與源的關系。紀念金盤是一個精致的平臺,它將二者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并由此提升了它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三:古今相融,設計獨特。紀念金盤的設計者,對中華傳統文化吃得很深,也吃得很透。他選擇中國古巖畫“太陽神”為金盤主圖圖形,將環繞會徽凌空舞動的7條飛龍組成太陽圖案,并用螺旋型線條隔開8個相對獨立的個區域。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體育運動,代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力量,展示了中國人文奧運的淵源與發展。而這些,又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大主題相扣,體現了中國古代體育與現代奧林匹克的共通性和相融性。
四:信息豐富,意義深遠。在現有“奧運”題材的紀念品中,紀念金盤的信息量之大,應該排在頭位。在背圖為天壇祈年殿周圍,環有《行氣銘玉杖首》45字銘文。“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舂在上,地機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這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行氣養身文獻,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原件藏于天津歷史博物館。紀念金盤通過曠世瑰寶的再現,深刻展示了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的內涵。
五:形制別致,氣質典雅。以“奧運”為題材的紀念品,“2008北京奧運”紀念金盤的“盤”,是一個創新。在中國,“盤”是了綿延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從遠古新石器的原始陶盤,到春秋戰國時的青銅盤,再到三國漆木盤、唐代鎏金銀盤、宋代瓷盤,“盤”的功能,已經由單一的生活用品器皿,發展到文化飾品,和具有收藏與投資價值的紀念品。這之中,真正以黃金為材料,并賦予“奧運”題材的,紀念金盤是唯一一款。
六:結構精巧,品位非凡。紀念金盤組件的構成,除實木包裝盒以及精美皮革背包外,另外有金盤外環的瓷盤,和展示金盤的檀木底座。其中外環的瓷盤,為中國四大名瓷中的玲瓏瓷,它的質感細膩,晶瑩剔透,百看不厭。奧運金盤的底座,選擇的是中國四大名木之首的紫檀木,做工也十分精細。檀木底座,玲瓏瓷盤,紀念金盤,三者相互映照,構成品位非凡的尊貴主體。
七:制作精細,技藝超群。“2008北京奧運”紀念金盤集多種先進技藝于一身,它運用巨型弧模沖壓新工藝與浮雕相結合的技術,在黃金熔鑄、毛坯表面處理、模具制作、壓印、拋光、彩印等工序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既體現出高超的制作工藝和,又體現出精密的技藝難度。最終的成品,完美地保持了黃金純度,同時又實現了逼真的視覺效果,是金銀制品中的佼佼者。
八:冠軍宣傳,意義重大。出任“2008北京奧運”紀念金盤的許海峰,是中國奧運金牌的第一“槍”, 同時也是一名奧運收藏的愛好者,由他擔任百年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盤藏品的宣傳大使,名副其實。“奧運”名將宣傳“奧運”金盤,推廣力度加大,也會得到更多的收藏投資者的認可。
九:主題收藏,潛力無限。“奧運”收藏是世界性的大主題,因為參與者眾,也將由文化行為延伸出至經濟行為。許多熱衷于此的收藏者,從中獲得了不少回報。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廣告宣傳畫,短短不過16年,現市價已漲至200美元附近;同是漢城奧運會,一只用于接力的火炬,市價則高達1萬美元;在香港,為申奧成功推出的印有申奧標志的可口可樂罐(2001),身價也漲至1000港元。相比較而言,以金為材質的“奧運”紀念品,上升幅度會更大。
十:物稀價高,回報可期。看收藏品未來有沒有升值空間,最重要的,還是看它“量”的多寡。物以稀為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對于60億“奧運”追捧者,相對這60億中千分之一的收藏者(保守數字600萬),僅僅發行8000套的紀念金盤,是無法滿足常規需求的。解決“求大于供”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市場價格來調節。正因為哪些,“2008北京奧運”紀念金盤后期的投資回報,我們可以樂觀地預期。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00711720204643035.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