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妄論郵幣卡》
國際金銀價格凌厲之風刮到了馬甸和盧工,一夜之間,金銀幣市場春回大地,樂壞了投資者收藏者,肯定也樂壞了金總的頭兒。
電信、郵政和銀行也有樂的份兒,因為這幾天訂購金銀幣的電話源源不斷的打,郵寄錢幣的包裹也來來往往,匯款的手續費也該不少吧?
看來這世界的經濟互動性真是魅力無窮,一業興,百業興。
金銀幣網絡的東家肯定忙壞了,因為市場價格不斷刷新,剛報出的價格,一會兒又往上竄,還得改過來,改來改去,如終無法固定下來,猶如待嫁之女,總想找一個門第更高的主兒。
去年底先是郵票擂鼓進軍,接著精制流通幣又奇兵出擊,二三版紙幣也是烽火連三月,金銀幣早就憋足了勁俗展翅高飛,無奈信心之雨資金之霧使得它濕漉漉的無法翕動,好得國際黃金爺恩情浩蕩,讓金銀價格節節攀高,這陽光普照黎民,吹干了金銀幣市場信心之雨資金之霧,終于讓它“曲頸向天歌”。
K銀的大主顧怕是在兩年前就運籌帷幄了吧?以銳利的目光洞察世界風云,以理性的思維分析國內經濟形勢,以收藏品規律來對題材、發行量進行預測K銀前進之路,不擊則已,一擊必中,這不,隨著這幾天買盤蜂擁而來,一切豈不是在意料之中?!
本金前兩年有得有失,參差不齊,這次金價暴漲,也只是“局部地區有陣雨”,靠近金價的品種受益,這是必然,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彩金似乎成了局外人,也難怪,早兩年它們早已被人參拜過了,此次少受些金價的香火也是必然,但彩金也應不必氣餒,有如此好的仙境,待以時日,相信會引來更多的善男信女;
低價本銀一向似是庶出不成大氣,別說窺視皇位,就是能得個郡王親王之類便心滿氣足,尤其早期幾十元的一盎司品種,自生自滅,隨波浮沉,好得上帝也有悲天憐人扶弱的好生之德,這不,暴漲的銀價終于給它們送來了天簌之音,讓這些低價銀幣終于出了口鳥氣!
磁卡壞就壞在一下卡字,十年前那風風火火的場面,由于發行方太不地道,沒多久,行情就被卡住了,由原先的田村卡、IC卡演變成五彩繽紛的各種卡,管它打折不打折,機器一動就賺錢,真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郵票象天女散花一樣灑滿人間,票、封、片、本,每個板塊又花開數朵,縱橫交錯,象交通網絡四方相連,立體通行,風景如畫,只可惜,頭兒把路牌標志搞錯了,明明該去通信窗品的,卻錯走了地方,直往盧工馬甸里沖,喇叭也不鳴,速度也不減,不打方向不制動,把市場的投資者撞個人仰馬翻;曾有人罵罵咧咧說這是劉立清當政時造成的,或許有點偏激,但我想多少與他的失誤分不開,想想嘛,不調研市場,濫發新郵,大量積壓,如今又銷毀,浪費多少國家人力物力財力?
唉,林子大了,連劉立清也有!
流通紀念幣:流通二字好寫好記又好聽,看似童叟無欺人人有份,但它的親和力少了些,這些年來,讓人大倒胃口,只因它未出娘胎就嫁人,有點為某些人定做的感覺,不是嘛,發行幾百萬一千萬,又有幾個集幣者按面值能買到?這么多年了,永遠是按照既定方向走,集幣者有意見?順時針走貫了,如何改得過來?
流通紀念幣是個收藏的好東西,收藏嘛,倒是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集一套價格也不高,投資嘛,只可惜實惠離我們遠了些,把錢往里投,象從高山上往山洞里扔石頭,三年五年聽不到回聲,這深不可測的地方,豈是普通百姓玩耍的好去處?
精制流通紀念幣是塊風水寶地,那精湛的工藝,那美好的題材,那誘人的發行量,是值得收藏的一朵奇葩,但是,我還是想說說:
“流通”二字,讓人想起如今有些當官的也叫“公仆”,本義上說老百姓是主人,當官的“公仆”應該聽從主人的吩咐,但我們草莽黎民每每到機關蓋個章辦個事什么的,那怕是向他們交費,看著某些“公仆”的臉色,我們也膽戰心驚,怎么國家本意上美好的愿望到了下面就變了味兒?于是,便有相當的人產生了逆向思維,反著想反著做,結果便對了。
因此,精制流通幣也一樣,說流通那是做給人看的,只不過是一種包裝藝術,和普制流通幣一樣,其實也是為某些人定做的,人民幣,人民幣,人民能平價換得來嗎?
本以為收藏精制幣賞心悅目,但買著買著發覺不對了,每有新品出來,便得按面值多少多少倍付出,集著集著便變成了“傷心裂目”了,多少人敬而遠之,只好作罷。
倒是退出流通領域的紙幣一縷暗香來,這種曾經與平民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質,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后,反而能引起大眾對它深深的眷戀,那種親和力,那種純樸而又清晰的歷史,那種苦澀而又值得謳歌的歲月,如何讓人不懷念!這些紙幣,在市場上,受政策影響不大,榮辱浮沉,市場價格,全憑需求作主,無莊家可跟,無炒作之嫌,無吹捧之言,無惡貶之語,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因而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凸現它的價值。
喜也罷,惡也罷,郵幣卡市場永遠是活躍的收藏品交流場所,只不過希望所有參與者包括發行部門多以市場長遠健康發展著想,把投資收藏活動做大做強,讓參與者感受更多的快樂!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4-1 10:24:04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