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金銀幣收藏投資市場的人員結構是:純收藏、投資、投資加收藏的組合。收藏的人群數量和資金量的比例都少,投資的數量和比例占大部分,由投資加入到收藏隊伍的數量和比例不大,但這個數量會成上升趨勢。
收藏人群是最可愛的人,執著、喜愛、堅信這是收藏的朝陽板塊,這個人群的審美意趣和眼光獨到,只是囊中羞澀,是杜甫。但這個門類的出現好象晚了10年,在現在的國家體制和社會環境下,想茁壯成長,有點象過去提出的實現四個現代化一樣令人想往和憧憬。
投資人群數量比例較大,思維活躍、先進的投資理念、深知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是這個市場擴大影響的開拓者和宣傳隊,是李白。但這個群體不免沾染上社會的快速致富的習氣,總想一夜黃金屋。將來必然是看大勢者賺大錢。
投資收藏者群體在擴大,這些人是思維縝密,與藝術或傳統文化有慧根的群體,他們希望通過準確把握市場的規律,早介入,早得益,是白居易。沒想到傳統文化就這么怪,把昨天還喝可樂聽搖滾的孩子們就幾年的功夫變得知書達理、喜歡老莊魏紫姚黃了。他們中的多數理智的人必然會有10年10倍的回報。
我們這個市場欠缺的是:現在我們把窮人招進隊伍、把小資產者招進隊伍、把社會投機者招進隊伍,我們還缺少先富階層的加入、社會上層的加入,要以保值和炫耀拉他們入伙。唯一辦法就是加大宣傳,宣傳來自兩個:一、學術的收藏研究的普及。二、投資收益的吸引和保障。
從字畫瓷器等收藏市場的規律來看,新資本的進入是這些市場高速發展的必然趨勢,新品類的開發也抬升了其他品種的比價。從八十年代以來,香港資金就撇開唐三彩、高古瓷,宣傳崛起了明清官窯,新興資本撇棄了前古書畫,祭起新中國繪畫的大旗。老品也都在新格局下得到價值確認。只要是群眾認可的東西,資本運做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擴大影響的必要手段之一。天下莫不是有德者居之。(來源:本網27日嘉賓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