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我國發行現代金銀紀念幣以來,由于多種原因,我國的收藏愛好者從1995年以后,才有較多的機會接觸到新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在這10年中,國內金銀紀念幣愛好者人數是逐漸增多的,收藏層次有了飛躍性的提高,國內金銀紀念幣市場也逐步發展擴大,從早期的50余家國營金銀幣經銷網點,發展到遍布國內100多個省、市和地區,近千個,包括國營、集體與個體的金銀紀念幣經銷網點,金銀幣愛好者也從早期的數百、數千人,發展到目前的5~8萬人群體。
在我國數萬人的金銀幣愛好者中,有多種收藏水平層次。這其中,既有投資超過千萬元的收藏家與投資家,也有根據自己實際經濟能力只投入了數百元的金銀幣愛好者,更多的是投資數千元至數萬元的金銀幣愛好者,在金銀幣愛好者隊伍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同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是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新中國金銀紀念幣的題材中,既有重大歷史事件、杰出歷史人物,又有文物古跡、民族文化、科技教育、風景名勝、珍稀動物、神話人物、體育運動等,反映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各民族文化的精粹,也涉及到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內容,堪稱是一部收藏領域的小百科全書。
收藏文化與收藏經濟是密不可分的,相輔相成,在金銀幣收藏領域中收藏文化與收藏經濟更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首先現代金銀紀念幣的收藏需要相對應的經濟條件和基礎,離開了經濟基礎,金銀紀念幣收藏就成為水中幻影、空中樓閣,現代金銀紀念幣收藏需要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在收藏領域中并非只有現代金銀紀念幣具有收藏文化價值,收藏領域的多元化,使收藏愛好者在選擇收藏現代金銀紀念幣時,要進行更多的收藏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分析、比較、鑒賞等綜合評估,最終選擇收藏金銀紀念幣,有可能會不得不放棄其他的收藏品種和機會,正是在這種多元化的收藏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復雜情況下,金銀幣收藏隊伍的發展,也是經歷了一波三折的歷史階段。第一階段,從1995年至1997年上半年,由于當時的宏觀發行政策,主要是在海外發行,國內對中國現代紀念幣的宣傳內容極少,所以當時的金銀紀念幣愛好者在參與時,盲目性很大,針對性很小,對綜合收藏價值和市場價格的評估很幼稚,大多數參與者花費了巨大的經濟代價,而只能是盲目選擇了一些藝術價值有限的品種,當他們意識到這種付出的高昂代價后,往往迷茫、猶豫、彷徨,一些人就此止步,市場的經濟價值規律開始了自發調節的過程,金銀紀念幣收藏隊伍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從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國內金銀紀念幣愛好者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重新分析、認識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的收藏價值與經濟價值,尋找使收藏價值與經濟價值能有機結合的市場突破口,并試圖通過市場價格的變化來傳播一些新的金銀紀念幣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的新理念。在1998年夏季至2003年春季,國內金銀紀念幣市場出現了整體向上,局部過熱的市場格局,通過市場中一系列具有經典收藏價值的金銀紀念幣代表品種的市場價格波動,吸引了國內收藏界對新中國現代紀念幣的關注、分析、研究和積極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國內金銀幣參與者從數千人發展到5~8萬人,呈現出對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綜合藝術價值的再認識與在發現,同時也是市場價值再發現的過程。其中:發行量3萬枚的“彩金虎”,從1998年的460元市價低點,到2003年3月的6300元市價高點;發行量8000枚的彩金“貴妃醉酒”,從1999年9月初的2600元市價低點,到2003年3月的26000元市價高點;發行量10萬枚的“彩銀虎”,從1998年的240元市價低點,到2003年8月的1700元市價高點;發行量60000枚的“申奧成功”紀念銀幣,從2001年7月的240元市價低點,到2003年8月的1600元市價高點;發行量300枚的“鉑金猴”,從1998年的8000元市價低點,到2005年8月的37000元市價高點;所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金銀幣品種市場價格的變動,決不僅僅是一連串簡單枯燥的數字變化,而是真實反映了我國金銀幣愛好者中在這期間,綜合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理念的變化,很多金銀紀念幣愛好者在這個過程中參與到金銀紀念幣隊伍中來,市場價格的波動,對市場價值觀念的改變起了催化劑的因素,同時這些品種市場價格的整體上漲,也帶動了新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中數百個金銀紀念幣品種的市價上漲,在這些品種市價上漲的過程中,給很多參與者帶來了經濟上的盈利機會,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吸引社會參與者積極介入的重要因素。
其次,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國內金銀紀念幣市場整體價格體系是下移的,其中從2003年3月到2005年8月,“彩金虎”從6300元下跌到4000元;彩金“貴妃醉酒”從26000元下跌到13000元;“彩銀虎”從1700元下跌到1300元;“申奧成功”紀念銀幣從1700元下跌到1200元,所有這些品種的市場價格變化,也決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字變化,同樣也是金銀紀念幣綜合藝術價值的再認識。在這個市場整體下滑的過程中,金銀紀念幣參與者中再一次迷茫、猶豫、彷徨,又有一些人就此止步。那么,我們如何分析看待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呢?這其中,既有宏觀發行政策、制度、方法、時間節奏等原有體制因素,還有各環節金銀幣經營者一些盲目、無序惡性競爭的因素,也有金銀幣參與者盲目的沖動
近兩年來,一方面讓國內大部分金銀幣愛好者感到心寒的是,普及型金銀紀念幣品種市場成交不暢,價格重心整體下移;另一方面,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自1988年以后發行的,規格在5盎司以上,包括12盎司、20盎司、1公斤、5公斤、10公斤等,近兩百個大規格金銀紀念幣品種市價全部上漲,尤其是發行量在100枚以內的大規格紀念金幣品種,更是以超出大家預料的需求數量猛增,同時市價也以100%至400%的幅度向上增長。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我國金銀紀念幣收藏隊伍中高端收藏群體,經過1995年至2002年的市場發展,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并有一定影響力的規模群體,這個規模群體在這兩年中依然以他們特有的理解與方式,保護著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中,重要的和經典的珍稀品種資源,使這些早期發行的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珍稀品種,回歸至國內金銀紀念幣愛好者手中。比如1992年發行的壬申(猴)年5盎司紀念金幣,發行量99枚,2002年底市價約5萬元,2005年8月市價已超過11萬元,1993年發行的毛澤東誕辰百年紀念5盎司紀念金幣,發行量100枚,2001年底市價約6.8萬元,2005年8月市價已超過20萬元,1999年發行的已卯(兔)年12盎司紀念金幣,發行量99枚,2002年底市價約5萬元,2005年8月市價已超過22萬元,2000年發行的庚辰(龍)年1公斤紀念金幣,發行量15枚,2001年底市價約15萬元,2005年8月市價已超過60萬元,等等。所有這些也不僅僅只是簡單和枯燥的數據,它表明國內金銀紀念幣愛好群體中高層次群體實力的增強,以及對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中發行量稀少的,大規格珍稀品種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再認識。
目前國內金銀紀念幣市場的發展,又面臨著一次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金銀紀念幣發行制度改革的政策環境,尤其是金銀紀念幣發行制度改革的一系列,中國金幣總公司直銷中心的成立及直銷方式的實施,中國金幣總公司首批特許經銷商的正式掛牌運營,規范特許與特約經銷商銷售行為的陽光工程正式實施,對海外錢幣商經營份額的減少,所有這些措施都將更有利于國內金銀幣愛好者在相對公平的市場環境下,自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品種。目前,大量品種的市價相對低廉,正是金銀幣愛好者減少經濟成本,選擇藏品拾遺補缺的良好時機,同時也是有市場遠見的金銀幣愛好者逢低投資的絕好機會。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如果把1995年至1997年春,作為國內金銀紀念幣市場的第一次浪潮;1998夏至2003年春的市場發展,作為國內金銀紀念幣市場的第二次浪潮,那么我們正面臨著即將到來的,國內金銀紀念幣市場的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的初期正在平靜地來臨,同時也將是一次以全新的方式和理念來演繹的市場浪潮,根據以往的時間周期推算,時間將持續到2008年,國內金銀幣愛好者,現在需要分析和研究的是,以國際通行的金銀紀念幣價值標準,對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綜合收藏價值進行全面評估,選擇那些最有藝術價值,和發行量稀少的品種,進行收藏與投資,我認為國內的金銀幣愛好者,大家共同努力研究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的價值,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這些價值,那么國內金銀幣市場將會出現健康持久平穩的發展局面。
來源:新金銀幣網 作者:江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