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全國重點貧困縣之一的湖南省新化縣歷來是制販假幣的重災區。去年該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反假貨幣6個重點防范縣之一。該縣一些犯罪分子以生產仿古工藝品或養豬專業戶為幌子,暗地里開設“地下造幣廠”,從事制販假硬幣犯罪活動。去年7月,在公安部和湖南省公安廳有關領導的直接指揮下,一舉摧毀制販假硬幣窩點5個,收繳制假硬幣模具25副、制假設備8臺,繳獲1元假硬幣成品20多萬枚,半成品兩噸。抓獲制販假幣犯罪嫌疑人15名,13人被判徒刑,其中6人被判死刑,1人被判無期徒刑?墒且徊ㄎ雌,另一波又起。今年4月28日,新化縣公安局又在該縣瑯塘鎮破獲了一起制販假硬幣的案件,當場收繳面額1元的假硬幣成品4萬枚和制造假硬幣的工具一套。假硬幣為啥“禁”而不“絕”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于8月下旬對新化縣就打擊制販假硬幣存在的難點及其對策開展了調查。
受暴利的驅動,制販假幣的犯罪分子鋌而走險。新化縣制販假幣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由于制販假幣利潤高,特別是制造假硬幣,一枚一元的假硬幣能賣0.45元錢,成本約0.15元,利潤率高達200%。因此,犯罪分子頂風作案,禁而不止。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新化的假幣制造愈演愈烈。90年代,這里發生的一系列制造販賣假美元、假英鎊、假人民幣、假港幣案件,就數度引起公安部高度關注。新化生產的假幣不僅流入江西、福建、山東、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廣東、臺灣、香港等地,甚至流入了日本。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為此將該縣列入全國打擊假幣犯罪重點地區。據調查,1999年以來,婁底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涉嫌假幣犯罪案件203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2起,涉案總金額3800萬元。摧毀制販假幣團伙3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63名,絕大部分是新化縣的。特別是近幾年來,該縣假幣犯罪呈現生產、運輸、銷售專業化、網絡化、家族化和有組織化趨勢,犯罪手段不斷翻新,利用現代通訊、運輸、生產設備從事假幣犯罪日益突出。去年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制販假硬幣的犯罪分子廖保安,曾因制販假幣被判刑三年,刑滿釋放后,重操舊業,并且擴大生產規模,每天能生產假硬幣達3萬枚,有“廖行長”之稱。
反假硬幣宣傳不到位,群防群治難實現。盡管一年一度的“反假人民幣宣傳周”活動覆蓋城鄉區域,但由于新化縣擁有138萬人口,地廣人多,主要依靠金融系統來宣傳顯然是不夠的。加之硬幣有它的特殊性,真假辨別更難,受人、財、物各方面的限制,無法對居民普及辨別和防范假硬幣知識組織專門培訓,居民對反假硬幣知識的了解渠道狹窄,難以全面掌握防范假硬幣宣傳知識和技能。老百姓對別人持有和使用假幣時,多是視而不見,不向公安機關和人民銀行等職能部門報告,使販假、用假者有了生存間隙。
硬幣防偽技能差、鑒別手段不科學,F行硬幣的制作工藝簡單,防偽措施不多,容易生產,制作成本相對較低。給犯罪分子一個可鉆的“空子”。從已破獲的假硬幣案件來看,制假者都是小學、初中文化程度。游建華是個初中還沒有的人,他從1996年做假銀圓、紀念幣生意,逐漸學會了模具制造,他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制作一個做假硬幣的模具。用他的模具制造的假硬幣可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由于大中型硬幣鑒別儀器因為價格昂貴而不可能普及,新化縣現有的123個金融機構、1117個信用代辦站均找不到一臺硬幣清分機,目前尚未發明假硬幣鑒別儀器,真假硬幣辨別一般只能憑經驗或真假硬幣對比,只有硬幣清分機兼有辨別真假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誤差。
硬幣流通環節難控制,持假硬幣者心理難調整。在基層,受硬幣面值和金融機構清點設施落后的影響,硬幣的使用、回籠概率不高,硬幣的使用局限于零星找數。而目前假硬幣的制作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因此,假硬幣流通大多游離于銀行監督之外。大多數群眾一旦不小心接到假硬幣后,普遍不甘心自身利益受損,總是要想辦法繼續流通使用。加之人們多年來養成了在交易中使用現金“重大輕小”的辨假習慣,對小額硬幣警惕性不高,不認真查驗,使硬幣成為制假販假的新趨勢。對新化縣幾家農村集貿市場了解,在農村集貿市場經營的農民90%的人誤收過假硬幣。
要杜絕假硬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奏效,我們認為不妨從三個方面努力:提高硬幣的防偽性能是根本,進一步加大打擊制販假幣犯罪的力度是關鍵,提高硬幣的技術防范是手段。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