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呈現在人們眼中的奧運收藏品中很多都以漲幅示人,但是也存在一些貶值的例子。不少收藏者興致勃勃地買了些藏品回家,希望其慢慢生"金",但有些時候卻事與愿違,不但看不到手中的藏品升值,有些反而出現了貶值現象。像龍騰奧運1公斤印章,當時的發行價是9800元,現在市場上的收購價在6000元左右。
一些其他紀念收藏品也有相同的境遇。在澳門回歸前發行的銀幣曾炒到過1萬元的高價,現在已經回落到500元,價格落差很大。
由此看來,奧運藏品雖種類繁多,但并非所有產品都具有收藏價值、投資價值。其投資價值,仍需尊重收藏品自身的行情運行規律。發行單位的權威性、發行量、發行模式、題材、制作、材質、收藏群體的變化等,都會對奧運收藏品的市場價格漲跌產生影響。
風險意識長存
面對升值、貶值、保值的三岔路,奧運收藏品明天究竟會是怎樣的走向,作為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是應細細思量的問題。既然不是每個藏品都會升值,不同藏品升值幅度也不一樣,那么對藏品就應該是有選擇的,需要遵循藏品自身的行情和運行規律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收藏品。
專家表示,選擇具有收藏價值的奧運藏品須"四看":一看發行機構。是否得到奧組委授權,直接決定有無收藏價值。發行機構的權威性也將影響收藏價值。二看發行量。"物以稀為貴"是收藏界不變的真理。三看材質、設計和工藝。材質本身的保值能力可以為藏品的收藏價值保底,外形的美觀和創新也將影響藏品價值。四看特殊意義。有特別的編號、簽名、印記總能為藏品增色不少。
另外,有專業人士建議,購買奧運藏品如果能在發行之初建倉,以發行價購入是最好的。萬一錯過也不要盲目跟風追漲,等到價格穩定時再出手也不遲。
(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