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貶值保值幾多歡喜幾多愁
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10元紀念鈔近日開始通過銀行柜臺向社會公開發行。發售當天,北京,各銀行門口凌晨3點起便排起長龍;南京,相關銀行門口廣場擠得水泄不通;廣州,各發售銀行門口的長龍繞過幾條街道。一幕幕,讓人們聯想起當年深圳第一只股票發行時人海奔涌、人群相擠的認購情景……在長長的隊伍中,有一支人數驚人的收藏大軍,他們的存在和奧運收藏品的價值緊緊聯系在一起。
奧運收藏的緣起
早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開始有很多收藏品。
自此,凡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城市都形成了獨特的奧運收藏文化。1993年,國際奧委會成立了"奧林匹克紀念品收藏協會"。
奧林匹克收藏隨現代奧運會的復興和發展而逐漸形成。在國際上,奧林匹克收藏已形成三大系列:即奧林匹克集郵、奧林匹克紀念幣收藏和奧林匹克紀念品收藏。奧林匹克紀念品收藏是指,收集與奧林匹克運動相關的各種有紀念意義的物品。除郵品和紀念幣外,其他與奧運相關的物品也都包括在內:奧運火炬、紀念牌、鑰匙扣、證章、身份證、宣傳畫、比賽秩序冊、成績冊、指南手冊、服裝、器材、隊旗、會徽、吉祥物、徽章、門票乃至帶有奧林匹克標志的包裝品等,可以說是無所不包。
。保梗常材辏谑畬脢W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劉長春作為運動員代表中國參加了此次奧運會。但由于當時缺乏收藏意識,僅僅照了一兩張照片作為留念。在1932年到1949年這一階段,我國的收藏者雖然有,但卻是極少數,而且藏品也大多是作為個人紀念品來收藏的。
。保梗罚鼓辏袊胤祰H奧委會。
次年參加了美國普萊西德湖第十三屆冬奧會,并于開幕的2月13日發行了4枚一套的紀念郵票,圖案分別為會徽、速滑、滑冰和滑雪。這是新中國第一套以奧林匹克為題材的紀念郵票。它的發行也說明了我國奧運收藏活動的開始。隨后的第二年,中國人民銀行同時面向國內及海外發行了首套金銀紀念幣。1984年,中國第一次派出了規模龐大的代表團參加奧運會。而當時的人們已經逐漸有了收藏的意識,帶回國內的藏品也不少。真正的奧運收藏也從這一年開始了。
在此之后,我國的奧運收藏逐漸發展并升溫,出現了很多熱衷的收藏者。自從北京申奧成功之后,收藏品市場更是刮起了一股強勁的"奧運收藏風",數不勝數的奧運收藏品不斷出現在人們眼前,似乎有超越史上歷屆奧運收藏的架勢。
升值?貶值?
奧運收藏作為體育收藏的一大門類,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奧運收藏不但能夠吸引民眾更多地了解奧運、參與奧運,營造全民迎奧運的氛圍,還能藝術性地反映主辦國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擴大主辦國的國際影響,帶來廣泛的宣傳效果和巨大的經濟收益。不可否認,很多收藏者是看好了奧運藏品本身蘊藏的升值空間和經濟收益,甚至將其作為理財的新手段。
在韓國,一張普通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宣傳畫,目前已經能賣到200美元,而真正用于接力的火炬則被炒到了每個1萬美元左右;莫斯科奧運會的獎牌在20世紀90年代拍賣價約為1萬美元,目前已攀升至數萬美元;悉尼和雅典奧運會火炬的價格也在數萬美元。在我國,一只2001年為申奧成功推出的印有申奧標志的可口可樂罐,近期在香港收藏市場上身價已達到1000港元,比原價高出了300多倍。200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紀念銀幣",發行價為220元,目前市場成交價已經達到1700元。而2005年發行的《北京奧運會倒計時1000天》紀念封,近期也已經賣到了20元,比標價3.5元增長了近6倍。市場上不少與奧運相關的紀念商品已經大幅升值。奧運藏品的巨大利益空間讓很多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心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