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盎司金幣共同正面圖案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及中國傳統對龍造型裝飾設計,并刊國名和“2008”統一年號。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圖案及外環噴砂,國名、年號反噴砂。
正面圖案設計者:周劍 正面石膏型雕刻者:徐云飛 張春曄
1/3盎司金幣(2枚)背面圖案之一采用中國古代摔跤造型,取自中國甘肅敦煌石窟第290窟北周時期壁畫《太子相撲圖》,配以相對應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體育項目——摔跤圖形等要素,襯以瓦當*裝飾圖案。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圖案及文字多層次噴砂、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趙檣 羅永輝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李繼峰
1/3盎司金幣(2枚)背面圖案之二采用中國古代蹴鞠運動造型,取自中國元代繪畫《蹴鞠圖》,配以相對應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體育項目——足球運動圖形等要素,襯以瓦當裝飾圖案。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圖案及文字多層次噴砂、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趙檣 羅永輝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韓曉生
1盎司銀幣共同正面圖案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及中國傳統對龍造型裝飾設計,并刊國名和“2008”統一年號。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圖案及外環噴砂,國名、年號反噴砂。
正面圖案設計者:周劍 正面石膏型雕刻者:徐云飛 張春曄
1盎司銀幣(4枚)背面圖案之一以中國傳統藝術——京劇為主景,并以傳統工藝窗格連接中國傳統圖案——京劇臉譜藝術造型。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局部輔以噴砂網格,圖案多層次噴砂、反噴砂,局部彩色,面額及文字噴砂、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俞霞薇 胡福慶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董慧珍 張春曄
1盎司銀幣(4枚)背面圖案之二以中國傳統民俗風情——民間舞蹈形式秧歌為主景,并以傳統工藝窗格連接中國傳統圖案——剪紙藝術造型。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局部輔以噴砂網格,圖案多層次噴砂、反噴砂,局部彩色,面額及文字噴砂、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俞霞薇 孫嘉英 胡福慶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董慧珍 張春曄
1盎司銀幣(4枚)背面圖案之三以中國傳統民俗風情——民間舞蹈形式獅子舞為主景,并以傳統工藝窗格連接中國傳統圖案——民間皮影藝術造型。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局部輔以噴砂網格,圖案多層次噴砂、反噴砂,局部彩色,面額及文字噴砂、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俞霞薇 胡福慶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董慧珍 張春曄
1盎司銀幣(4枚)背面圖案之四以中國傳統民俗風情——中國民間茶館為主景,并以傳統工藝窗格連接中國傳統圖案——民間年畫造型。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局部輔以噴砂網格,圖案多層次噴砂、反噴砂,局部彩色,面額及文字噴砂、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俞霞薇 胡福慶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余敏 俞霞薇
5盎司金幣正面圖案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彩色會徽及中國傳統對龍造型裝飾設計,并刊國名和“2008”統一年號。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局部彩色,會徽周邊、浮雕圖案及外環噴砂,國名、年號反噴砂。
正面圖案設計者:周劍 正面石膏型雕刻者:徐云飛 張春曄
5盎司金幣背面圖案為體育運動組合——現代體育運動的動作造型與抽象的奧運五環背景裝飾穿插設計。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圖案多層次噴砂,面額及文字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劉雨蘇 李煒 婁瑋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富麗莉 常歡
1公斤銀幣正面圖案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彩色會徽及中國傳統對龍造型裝飾設計,并刊國名和“2008”統一年號。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局部彩色,會徽周邊、浮雕圖案及外環噴砂,國名、年號反噴砂。
正面圖案設計者:周劍 正面石膏型雕刻者:徐云飛 張春曄
1公斤銀幣背面圖案為中國民間體育項目——拔河及太極拳運動造型,以主景拔河和背景太極拳共同組成幣面圖案,前后主次分明,相互呼應。工藝效果為底面鏡面,圖案多層次噴砂,面額噴砂,文字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余敏 孫嘉英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張江
10公斤金幣正面圖案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彩色會徽及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圖案裝飾設計,并刊國名和“2008”統一年號。工藝效果為上半部分底面噴砂,下半部分及中央方形區域底面鏡面,圖案噴砂結合反噴砂,會徽彩色,國名、年號反噴砂。
正面圖案設計者:任世民工作室 正面石膏型雕刻者:向黎明
10公斤金幣背面圖案以運動員為主景,襯以北京天壇祈年殿、云龍圖案及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年份。工藝效果為上半部分底面噴砂,下半部分底面鏡面,圖案多層次噴砂,文字噴砂、反噴砂。標記生產廠符號。
背面圖案設計者:齊云蘭 羅永輝 背面石膏型雕刻者:曾成滬 瓦當*又稱“瓦擋”、“瓦頭”,是中國古代建筑上的一種構件,用于椽頭,起遮擋風雨和裝飾房檐的作用。瓦當文化始于周代而造極于秦漢。古代瓦當集繪畫、浮雕、工藝美術及書法藝術于一身,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裝飾手法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一個極具特色的藝術種類,千百年來發揮著經久不息的藝術魅力。瓦當文化也為現代美術發展提供了素材和借鑒,成為現代工藝美術設計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中國民間俗稱“秦磚漢瓦”,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標記生產廠符號*(S為上海造幣廠,Y為沈陽造幣廠,Z為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