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好古錢始于童年,那時經常接觸家中存留的古錢和一些古舊小物件,尤其對形制奇特、文字俊美、鑄工精整的古錢幣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公私合營后,有本家叔父在赤峰寄賣行做負責人(赤峰人稱張牌),我經常到寄賣行閑玩,接觸到一些典當的元寶、銀錠及金、銀錢幣,從此對古錢幣更加感興趣。小學到中學期間,我已收藏古錢二百余枚(不包括成串的清代錢幣),其中多為清代大錢,戰國刀幣、布幣及歷代傳世品。這些古錢幣絕大多數是從本家及親屬家中得到。刀幣、布幣基本都是在土產公司收購站工作的本家嬸子贈送的。1982年,上中學的外甥從江蘇常州來赤峰過春節,向我的奶奶(外甥的太姥姥)要了兩枚咸豐大錢,向我要了幾枚戰國刀幣、布幣,并說南方喜歡古錢收藏的人很多,一句話讓我萌發了再次收藏古錢的念頭,從此走上了古錢收藏的不歸路。
1984年后,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古錢幣收藏熱潮。由于赤峰地處大遼腹地,經常有全國各地的錢幣愛好者來赤峰尋覓遼錢,這也推動了赤峰地區的錢幣收藏活動,培養鍛煉了很多具有收藏鑒賞能力的錢幣愛好者。已故遼寧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吳振強就是從赤峰成長起來的錢幣收藏家,遼寧錦州藏家高俊武當時也經常來赤峰淘寶交流。通過古錢收藏交流,我也結識了全國各地的眾多泉友,其中有上海藏家施志民、陳旻聲(《中國錢幣大辭典》編撰人、臺灣《錢幣世界》顧問)、揚州劉世明、洛陽蔣理、沈陽雷鳴等。通過泉友之間的交流與學習,不但增進了友情,同時也提高了古錢收藏鑒賞能力。
1990年前后,我收藏古錢達到癡迷的境界。為了一枚小小的古錢,我幾乎跑遍了赤峰城鄉的各個角落,還到過赤峰周邊的通遼、阜新、錦州、朝陽、圍場等城市鄉村,途中的艱辛與磨難難于言表。為了一枚古錢,我一個月內曾連續四次赴錦州,終于用自己的真誠感動了藏家,最后轉讓于我。對我來說,每次外地出差、學習都是尋覓古錢、開闊眼界的絕好機會。哈爾濱南崗工人文化宮、沈陽中山公園、北京南禮士路、濟南英雄山、上海斜土路,以及鄭州、洛陽、西安等城市都留有我收藏鑒賞古錢的足跡。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古錢收藏也逐漸走上了平和淡定的鑒賞之路。古錢文化博大精深,自己對中國歷史、錢幣史了解甚少,加之有關古錢書籍多為舊著,往往不能解讀古錢所承載的一些歷史疑惑,但這些疑惑也正是吸引我收藏鑒賞研究古錢的魅力之一。通過多年的收藏實踐,我逐漸提高了古錢收藏鑒賞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2010年相識了遼金史學家、錢幣學家、收藏家裴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