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慈氏塔大修過程驚喜連連,繼發現北宋銘文后,再在塔頂第二層相輪的方龕中,發現1000余枚唐宋時期錢幣。今天,岳陽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歐繼凡告訴記者:“古錢幣為省內‘最老古塔’重建年代提供了新佐證,慈氏塔確切修建年代為公元1066年。”
慈氏塔是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塔為磚石結構,樓閣式,八角七層,通高35.73米,位于岳陽市洞庭南路老城區,已嚴重風化侵蝕。今年4月底,文物部門開始對其進行修復。8月初,工作人員在將塔頂的寶珠、覆缽等進行拆卸修復時,在覆缽上發現落款為“大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銘文。有關專家以此作為慈氏塔重建時間的佐證,初步推斷它為湖南現存最早古塔。
21日,記者前往大修現場,看到慈氏塔塔頂第二層相輪內,一些古錢幣用布條串成串,放在一個長16厘米,高約25厘米的方龕中。經專家鑒定,這些古錢幣共有20個類別,始于“開元通寶”,止于“治平元寶”,大部分出自宋代早中期,如有天禧、天圣、淳化、咸平等年間的古錢幣。歐繼凡介紹,在塔尖存放古錢幣歷來是一種傳統習俗,其用意是鎮塔、祭天、祈求平安,而這些古錢幣的發現,再次佐證了根據銘文推斷的慈氏塔的重建時間。
目前,工作人員正抓緊慈氏塔的整理修復,預計年底完成大修,向市民和游客開放。
來源: 湖南日報 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唐送文 李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