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17日訊(記者 羅鵬 王宛璐)從戰國時期楚國金幣“郢爰”,到第五套人民幣,在南京審計學院的貨幣陳列館里,有著上萬件貨幣展品,濃縮了錢幣幾千年的歲月。在“5·18”世界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記者來到南審貨幣陳列館,探究了“錢”的歷史及價值。
南京審計學院貨幣陳列館始建于1996年,經過不斷的充實與完善,貨幣陳列館新館已建成為占地500多平方米、展品萬余件,涉及古代貨幣、近代貨幣、人民幣、外國貨幣、有價證券及貨幣研究史料等,其中,古時的金牌、銀元寶等藏品都是不得不見識的珍品。
據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館內有先秦時期的“貨幣”貝殼,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幣“郢爰”、南宋時用于把岳飛召回的金牌、明清時重達1800克的鎮宅之銀、中華民國時期印有9位總統頭像的銀元等。此外,第一套至第五套的所有人民幣,五大洲的代表錢幣,各式各樣的有價證券也在館內收藏。
而該館的鎮館之寶是兩塊只有指甲蓋大小的金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發行的錢幣,叫“郢爰”。這種金幣一版50枚,目前官方定價50億。但由于現在大多都是單枚或幾枚相連,價值也不等,目前單枚拍賣價為一萬至五萬不等。
保存完好的光緒年間的銀元寶,看上去就令人震撼。
南宋金牌是宋代貨幣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是南宋朝廷在經濟上的榨取。金牌始于北宋,盛于南宋,至宋亡而告終。主要作用:貯藏,領軍餉的憑證,納稅,大戶人家賞賜。價值:南宋許三郎金牌,起拍價一萬至一萬五。
如今應該很少能看到,第二套人民幣其中的三元紙幣。
五大洲錢幣的代表之一:泰國流通貨幣泰銖。
布幣自不用多說,先秦時期老百姓使用的錢幣。
秦統一中國 ,也統一了貨幣 ,規定黃金為上幣 ,單位“鎰”( 合 20 兩);銅為下幣 ,單位" 半兩 " 。半兩錢在戰國秦即已鑄行 , 初為國錢 ,旋即改為方孔圓錢。秦統一以后,方孔圓錢這種貨幣形制一直沿用了兩千余年。
南審貨幣陳列館,一部上下幾千年的錢幣史。
來源:中國江蘇網 編輯: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