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明與古錢幣結緣:出版《武學翁藏泉》 |
維埃五百文和皖西北蘇維埃造二十文;國民黨之軍工工友消費證……
促使年近古稀的劉先生著書立說、將藏品公之于世的,不僅在于這些珍罕名泉,更在于他多年來集得十幾枚諸譜未見的新品: 王莽貨泉之錯版錢貨貨。曾有學者著作中提到有“貨貨”存世,但未提供拓圖。 南宋皇宋元寶小平背“樣云”。各圖譜所錄之皇宋元寶小平錢,皆為背文紀年從元至六,他卻集得一枚背上有一朵清晰規整的“樣云”。 南宋乾道元寶小平背春,諸譜多載:乾道年間鑄有小平鐵錢多種,未鑄小平銅錢。他集得一枚銅質小平背春錢。 明天啟通寶折十背十一。已知天啟通寶折十大錢有光背、背十、背十一兩、背十一兩密數種,他卻集得一枚背十一錢。 特大型寶蘇咸豐重寶當百。此錢有三奇:咸豐錢除寶福、寶浙兩局外,當五十以下稱重寶,當百以上皆稱元寶,而這枚寶蘇局當百卻為重寶而非元寶;體形超大,徑達65mm;滿文寶字竟為方折。諸譜未見,估計可能為試鑄樣錢,并未正式鑄行。 光緒通寶背千字文小錢背“光”字。據言,這種光緒千字文小錢背文共有14字。但圖錄所見都只有背宇、宙、日、列、來、往、金、村八字。近年報道又發現有工、政、收三字。而他所集一品,背文是個光字。 中山通寶小平錢。聞所未聞,不知何人何時所鑄。 子孫昌盛背百子圖手刻大花錢。此錢購于江西婺源。徑達81mm,黃銅質。錢面為子孫昌盛四字,地張刻席紋,背百子圖十分傳神。可稱一枚花錢孤品。 “武學翁”何許人也?他即是本市一位資深老報人:劉宗明。 他活躍在北京新聞圈里幾十年,不僅曾是一名京城“名記”,還曾任北京市委《前錢》雜志復刊后的第一任總編輯、北京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北京市新聞學會會長,還在市新聞出版局舉辦的歷屆“新聞從業人員上崗培訓班”上授課。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早期的潘家園市場還在勁松一帶游弋的時候,一度就在他岳父家的樓下。節假日休息,他通常要騎車奔赴勁松地區,拜會岳父。那年月還無“麻”可搓,岳母、妻子剁餡包餃子之際,他便跑到樓下的自發市場閑逛。見到成堆的宋代古錢幣,紅斑綠銹,古香古色;方寸之中,書法絕倫;價格也很便宜,一枚不過幾角錢。他禁不住蹲下身去,挑品相佳美者,一下子就買了十六枚。 自此,他便與古錢結下了不解之緣。買幣、買書;讀書、賞幣,成為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消閑怡情、釋放壓力的重要方式;逛市場覓古錢,成為他節假日和去全國各地出差、開會的必修課。 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