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安漠川挖出近萬枚銅錢 |
發布日期:11-04-19 08:51: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桂林晚報 作者: |

一村民在整理挖得的銅錢

出土的部分銅錢
這些“寶藏”為何散落河灘
連日來,興安縣漠川鄉的一些村民,在漠川河的一處河灘上陸續挖出近萬枚“地下寶藏”——— 古代銅錢。目前,興安縣博物館已介入調查。
4月9日,有讀者向記者報料:興安縣漠川河一河灘發現“地下寶藏”!當日下午,記者趕到漠川鄉的一處河灘上,發現有30多個村民正在挖掘,不時能掘到一兩枚古代銅錢。
村民紛紛亮出挖到的“寶貝”。記者數了一下,收獲多的有200多枚,少的也有近百枚。
村民說,6號那天,一村民到這河灘上撒尿,意外發現尿液沖刷走一層薄砂后,下面露出一枚帶銅綠的古代銅錢。他當時沒在意,撿起這枚銅錢洗干凈,裝進口袋便離開了。第二天,這個村民又在河灘上撒尿時,竟然又沖刷出一枚銅錢。
奇怪!難道這河灘有地下寶藏?于是,他拿來鋤頭掘開河灘上的砂石,接連挖出許多銅錢。
附近村民得知河灘上挖出“寶貝”的消息后,紛紛前來掘寶。村民說,兩天下來,這里挖出了不同朝代的銅錢近萬枚,有的三五成堆分布,有的零星散落,現在已基本挖完了。
這片河灘為何埋藏有這么多的銅錢呢?村民介紹,以前,河道在東邊的山腳下,現在出土銅錢的河灘原先是一座榨油廠,有條湘桂古道就從榨油廠旁經過。因河水的沖刷,河道不斷改道,結果,榨油廠所在的地方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河床。漠川自古以來就盛產桐籽和油茶籽,原來沿河兩岸有不少榨油廠。村民猜測,這些古代銅錢要么是榨油廠老板埋在地下,要么是過往商人埋在這里。
昨日上午,記者就漠川出土大量古代銅錢的情況,采訪了興安縣博物館有關文物工作者。博物館一負責人說,接到群眾情況反映,他們已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調查。
經興安縣博物館文物工作者初步鑒定,這里出土的銅錢大多數是宋朝的“元祐、元符、崇寧、天元”等年號錢幣,最早是唐代的“開元通寶”,最晚的是清朝“順治元寶”。大部分是常見的古代銅錢。
文物工作者經現場考察和調查研究推測認為,可能是某一天,榨油廠老板因為火災、水災等突發事件突然去世,其原先獨自窖藏在地下的大量銅錢因無人知曉,從此長眠在地下。由于河道的改變,藏銅錢的位置變成了河道,經山洪多年沖刷,銅錢被沖出地面,散落到河灘上,結果因偶然因素被發現。
興安縣博物館負責人說,按有關法規,出土文物歸國家所有。但因這里出土的文物屬零星散落在河灘上,不在文物保護區范圍,加上大多數屬于常見的不值錢的銅錢,所以不在有關部門必須收繳之列。但是這終歸是出土文物,希望挖得銅錢的村民能自覺上繳有關部門,以便作進一步鑒定和研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