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見的雍正寶蘇星月紋錢 |
發布日期:08-03-13 11:1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陳曉友 ![]() ![]() 雍正銅錢現今所見基本都是銅質精良、形態工整、規格統一、文字端莊,減重錢極少,這與雍正帝即位后頒布的貨幣改革政策有關。 1723年元月雍正本朝錢幣開鑄,同時貨幣改革政策頒布,其主要內容是:第一,革新吏治,庫錢不準虧空,如發現虧空的,主管官員一律革職查辦。第二,將康熙朝21個鑄錢局壓縮為15個錢局,每省一個,分別為寶泉、寶源、寶蘇、寶淅、寶安、寶黔、寶河、寶晉、寶云、寶鞏、寶濟、寶昌、寶武、寶川、寶南。第三,嚴禁民間私鑄銅錢,一定期限內準許私鑄小錢給以官錢半價兌換…… 雍正這一系列貨幣政策帶來的是各省鑄錢機構自律性加強,民間私鑄之風收斂。在筆者的家鄉江蘇,經戶部議準,寶蘇錢局承辦了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制錢,并于雍正八年鑄造清廷統一版式面漢文背滿文折一銅錢。江蘇局鑄錢額較大存世亦多。 近期,筆者在自藏古錢幣中竟然發現一枚不同尋常的寶蘇星月紋錢,該錢直徑2.75厘米,穿0.5厘米,厚 0.14厘米,重5.3克,幣正面四字“雍正通寶”,幣背月痕在滿文蘇左上角,星在滿文局右下角非常明顯。咨詢多位資深藏友,均認為是僅見之品。古錢背有星月紋的在唐代開元、乾元錢中多見,宋、元、明古錢中能同時有星紋月紋的均為稀品,而大清王朝除光緒朝寶河局多見外,順治、嘉慶、道光、咸豐偶見星或月痕,康雍乾三朝盛世古錢幾乎未見。 此枚寶蘇星月紋錢是開爐鑄幣時做的記號?還是工匠戲為?不得而知,留待進一步研究。 |
上一篇:偶得大清臺灣軍餉銀元 |
下一篇:“民國八年造”為何這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