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拾兩錢牌 |
發布日期:08-01-26 09:4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江蘇季永才 清末至民國時期,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尤其是城區包括鄉鎮,錢莊、商行、店鋪、典當,發售出來的錢牌代用幣 券 ,品種繁多,由于這些私企商界經濟實力強,信譽上老字號牌子聞名,百姓樂意接受,代用幣材料有銅、鉛、鋁、骨、竹、木、紙幣等。 筆者收藏有一枚錢牌,長方形,從其外貌、形制、字跡、數字、包漿傳世看,正面大套框,自上而下有“豫州”、“拾兩”,郭邊圈內,花卉紋,背面大套框,自上而下“寬延通寶”四字,繁體字刻篆書“寶”,郭邊圈內細花卉紋。錢牌長4.9毫米,寬3.2毫米,重31.44克,黃銅。 據查公元前東漢至220年止,東漢稱十三州豫州之一,豫州河南東部。此銅錢牌鑄制精良,錢牌上注“拾兩”二字,據《錢幣學詞匯解釋》文載,錢牌,替大額或鋪幣行用的長方形或方形、圓形銅小牌稱為錢牌。 錢莊是舊中國的一種信用機構,分布于全國各主要城市,部分地區又稱銀號,性質相同,從事獨資或合伙組織,大的錢莊除存款業務開發莊票外,也發行錢牌,小的則只從事兌換業務。清末,逐漸被新式銀行所代替。解放后各地錢莊多停業,極少數于1952年12月,實行組成公私合營銀行。 據這枚錢牌發行是錢莊、商鋪,或這位商界主人實力尚可,信譽良好,清代當初發行這枚大的面額錢牌“拾兩”,也可以稱“拾兩”銀子,到了民國時期兌換怎樣折算,則需要看當時的物價情況而定,錢牌可以說在豫州城里影響較深,信譽上良好,這枚錢牌產生于清末民初,今天在豫州發現,甚感驚喜。 |
上一篇:漢靈帝賣官與“四出五銖” |
下一篇:“金玉滿堂”吉祥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