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收藏者若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就應(yīng)該在實踐中付出一定的代價。滬上古玩雜項收藏愛好者潘永亮便是一個較好的例子。
潘永亮是上海市收藏協(xié)會龍山文化收藏沙龍主任。之所以稱其為“古玩雜項收藏愛好者”,只因他收藏的東西既多且雜,從書畫、玉雕、瓷器到竹木牙雕、金銀銅錫、錢幣等應(yīng)有盡有,而且談?wù)撈饋砗喼比鐢?shù)家珍。
據(jù)介紹,潘永亮最早涉足的是錢幣,至今家里藏有近300枚珍幣。30年前的一件往事,仍讓他記憶猶新。那年,他喜得貴子,妻子尚處在月子中,因母乳不足,就叫他去買魚,喝魚湯來催乳。于是,潘永亮趕緊去菜場。
當(dāng)潘永亮跨進(jìn)菜場時,發(fā)現(xiàn)有個賣錢幣的地攤,頓時眼前一亮,就走了過去。攤主是位男性老者,地攤上的錢幣不多且銹跡斑斑,從外觀來看并非贗品。于是,他蹲下身子尋看起來。誰知就這么匆匆一看,竟讓他的心狂跳起來,想不到里面還有不少珍罕古錢幣,如春秋戰(zhàn)國的布幣、王莽幣制改革時的貝幣等。于是便抬眼問老者這些錢幣怎么賣?對方馬上說:“全部拿去280元”。當(dāng)時,他以為聽錯了,再問了一句,對方回答仍然如此。這一下,潘永亮犯難了,因為手上的280元幾乎是自己半年的工資。他也非常清楚,對小家庭來說,小孩是最為重要的。潘永亮思索了很久,最終狠下心將這些錢換回了那堆銹跡斑斑的錢幣。他對筆者說,每當(dāng)回憶起這一情景,依然讓他激動不已。
來源:上海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