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界提起齊大刀,如雷貫耳。而其實早在宋代,齊大刀就已經聞名遐邇。
梅堯臣:宋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可與歐陽修、蘇舜欽起名,被稱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他有一位愛好收藏古錢幣的朋友叫劉原甫,一次他到朋友劉原甫家做客。二人正開懷暢飲時,朋友拿出兩件“寶貝”來勸酒。梅定睛一瞧,一枚是王莽“一刀平五千”,另一枚就是“齊大刀”。
見這兩枚古錢文字俊美,鑄造精良,青斑綠銹,古色古香。梅堯臣不覺大聲叫好,連飲數杯。兩人暢飲美酒,共賞古錢,不覺酩酊大醉,梅堯臣夜半方歸。
用珍貴精美的古錢幣勸酒,真是一件極有趣、極雅致之事。之后,梅堯臣隨寫了一首《飲劉原甫家》記錄此事:
主人勸客飲,勸客無夭妍;欲出古時物,先請射以年。
我料孔子履,久化武庫煙;固知陶氏梭,飛乘風雨天。
世無軒轅鐃,百怪爭后先;復聞豐城劍,已入平津淵。
聊讎二百載,倘有書聲傳;嗢呼才十一,便可傾觥船。
探懷發二寶,太公新室錢;獨行齊大刀,鐮形未環連。
文存半辨齊,背有楷法圓;次觀金錯刀,一刀平五千。
精銅不蠹蝕,肉奸鉤婉全;為君舉酒盡,跨馬月娟娟。
齊刀,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所鑄的錢幣,多出于山東境內。是我國古代錢幣文化中極富特色的一種。齊刀用青銅翻鑄,這種錢幣體大厚重,鑄工十分精湛。而且比較有趣的是,根據現代人的測量,齊國刀幣的刀環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整個“刀幣”的長度(18厘米)呢,又和正常的成人人手的長度一樣,而且如果你要是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
齊大刀的錢文為大篆體,書法流暢、華美、蒼勁,是所有刀幣中文字最漂亮的。齊大刀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其中以六字刀最負盛名。
六字刀“齊返邦長大刀”
“齊返邦長大刀”,舊釋“齊造邦長法化”,俗稱“六字刀”,一種說法認為是田氏列為諸侯時的開國紀念幣,另一種說法認為是齊襄王復國紀念幣,是齊刀中面文最多的一種,也是我國最早的一種紀念幣,意義非凡,鑄造工藝自然不俗。存世量稀少,在泉界享有盛名。
至今發現的齊刀共有(下圖由左至右):“齊返邦長大刀”、“節墨之大刀”、“安陽之大刀”、“齊之大刀”、“齊大刀”、“節墨大刀”等。
“節墨”、“安陽”、“齊”等均為地名,“節墨”即今山東即墨,“安陽”即今山東曹縣一帶,“齊”指齊國都城臨淄。
據宋杰《中國貨幣發展史》,戰國后期物價較低,而齊大刀的購買力很高。當時一斗米大約需要三個半兩錢(半兩錢在當時購買力也很高),而一把齊大刀的重量相當于七、八枚半兩錢。那么一把齊大刀可以買兩斗米還要多,大概相當于30斤左右。如果按照當前3元人民幣每市斤計算,一把齊大刀的購買力至少相當于今人民幣90元(前幾年的話,恐怕能超過100元)
管仲
據《管子·國蓄》:“萬物之滿虛隨時,準平而不變,衡絕而重見,人君知其然,故導之以準平”。另據《管子·國蓄》篇:“谷貴則萬物必賤,谷賤則萬物必貴。”可看出當時管仲對于齊國經濟發展的真知灼見。管仲認為,物價上下變動是正常的,絕對的物價是不必要的。所以領導者要控制好物價的均衡波動才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并且提出了糧食作物的重要性,用這種最基礎的產品來衡量物價的標準,見地高明。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管子眼中的“衡”就是商品價格上下擺動的均衡運動。管子認為絕對穩定的物價是不必要的。因為不存在波動,也就不可能有均衡運行,也就不可能有經濟發展。管子在古代就能有這樣的思想,的確很有見地。
這一思想也直接影響了齊國貨幣的鑄造,齊大刀尺寸、規格、重量比較標準。這為領導者通過經濟手段調節物價奠定了信任的基礎。
《墨子·墨經》戰國晚期的后期墨家分析了商品交換中貨幣和商品的相對關系以及商品的適宜價格。他們說:“買,刀糴相為賈。刀輕則糴不貴,刀重則糴不易(賤)。王刀無變,糴有變。歲變糴,則歲變刀”(《墨子·經下》)。
意思是說:用刀幣購買糧食,兩者互為對方的價格。刀幣購買力低時,能夠買到的糧食雖少,也不能算貴。刀幣購買力高時,能夠買到的糧食雖多,也不能算賤。君王鑄造的刀幣并沒有變化,購買到的糧食卻有變化。刀幣的購買力年年在變,就好象刀幣年年在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