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在用十二生肖動物對應的干支紀年中,酉年即雞年。2005年是農歷乙酉,為我國傳統的雞年,“莫笑農家臘酒渾,來年留客是雞豚”。這里雞、豚都入了詩,蓋因雄雞會打鳴,母雞會生蛋,都為人類作出了自身的貢獻。但是在各種花錢中,雞形圖案卻多為公雞的形象。常見的為十二生肖錢,比較有特色的還是“大定通寶”背雞形花錢,該錢正面刊寫楷書“大定通寶”四字直讀,背面為公雞圖案;直徑25.5毫米,穿徑6毫米(見圖①)。大定是金世宗完顏雍的年號,按陰陽五行說釋“酉”為金,背面雕鑄公雞乃昭示金國;也有人認為大定二十八年(1189年)歲次乙酉,因而該花錢是地支雞年紀念幣。
不僅在中國古代花錢上有雞形圖案,東南亞等地也曾于十七世紀初鑄有雞形圖案銅幣(見圖②),該幣正面有一只公雞兀立于石頭之上,討石(室)上大雞(吉)的口彩。東鄰日本也有一種“元祿開珍”背雞形一分花錢,該錢正面刊寫“元祿開珍”四字,背面紀值一分和雕鑄雞形圖案,直徑28毫米,穿徑5.5毫米,按元祿查,是日本東山天皇年號,自1688年至1703年,是日本雞年紀念花錢(見圖③)。無獨有偶,法國有一種金質的獨立雄雞幣,該幣正面是自由女神像,背面為著名的法國獨立雄雞,面值20法郎,直徑21毫米,重6.4克(見圖④)。
有意思的是,這些花錢雞形圖案中,卻都是以公雞作為吉祥物出現,這大概與傳統觀念有關。據《太平御覽》引《春秋解說》云:“雞為積陽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出。雞為言佳也,佳而起為人期,莫寶也”。古代計時器尚未發明,早晨的雄雞一啼,向人們報告新一天的開始,它不僅是農戶的時鐘,也是公共生活的時鐘。戰國時代,著名的函谷關開關時間就以雞鳴為準;落魄而逃的孟嘗君,面對大門緊閉的關口,擔心后面追兵趕到,食客中有會口技者學雞鳴,一啼而群雞盡鳴,騙開關門。這個故事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傳為熟典;又因雄雞雞冠高聳、火紅,被人們視為吉祥,且“冠”諧“官”,以寓“官上加官”之意,所以錢幣中的雞圖案才以雄雞為主,備受人們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