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布幣 |
發布日期:12-03-08 08:54: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華夏收藏網 作者: |
川陜石印局1933年1月2日,紅12師32團襲擊陜南鎮巴縣,獲得了一些石印機器部件,運到苦草壩。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部長鄭義齋如獲至寶,即在上街里籌建石印局,1933年6月,從陜南購回了大批紙張,顏料,油墨,布匹等物資,就在石印局開始印刷紙幣和布幣。同年10月,宣達戰役繳獲了軍閥劉存厚的石印廠等全套機械設備,搬到通江與從苦草壩遷入城內達十字街(現商業局)的石印局合并,正式成立了石印局。局長周九(北)海,高士敏管理生活,原材料&印好的紙布幣。有工人16名,機器5架。布幣常用白布和藍布印制,票面有一串,兩串,三串,十串和一元5種。紙幣常用道林紙印制,票面有一串,兩串,三串3種。由于紙幣都是石印局印制的,因此也有把石印局叫造幣廠。1934年春,因反“六路圍攻”,收緊陣地,又將石印局搬到德漢城,繼續印制紙,布幣。石印局在川陜蘇區時期,共印制布幣140萬元,紙幣60萬元。[5]
發現 紅軍布幣 2008年,蘆山群眾在該縣龍門鄉發現了一張紅軍文物“布幣”,此幣由群眾自發修建“紅旅山莊青龍場戰斗紀念廳”時收集而來。
“布幣”用灰白布料做成,布料上所書均為繁體字,并有圖案和花紋,“布幣”上寫著“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下邊弧形寫著:“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字樣,下邊為錘子、鐮刀、五星、拳頭重疊而成的立體圖案,再下邊寫著錢幣的數量:“叁串”,最下邊是制幣日期:“一九三三年”,“布幣”上還印有橢圓形的“川陜省蘇維埃工農銀行”的紅色印章,背面印著規則的黑色花紋,中間一個阿拉伯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