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福建的外國銅錢 |
發布日期:08-11-26 08:51:19 作者:陳阿泉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新聞點擊: |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古代的文化技術水平,在亞洲乃至世界上都處于領先的地位,鄰國如日本、安南(今越南)等,都派使者和學者來中國學習和引進文化技術。福建是華夏的窗口之一,與鄰國的貿易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十七世紀初,福建的泉州、海澄(今龍海市)的月港與鄰國的貿易往來非常密切。當時南來北往的船隊穿梭于名聞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鄰國商人每年從福建購買大量絲綢、茶葉、陶瓷及土特產,經海上運銷歐美,這條大帆船路線給中國帶來了大量銀元和銅錢,因此就有大量外國銅錢混用于福建沿海一帶。
圖1 這些錢流入福建沿海一帶,在市場上和中國銅錢并行不悖地流通,如日本大批年號錢流入中國。在福建最常見的日本銅錢是寬永通寶錢。寬永通寶始鑄于寬永三年(公元1626年),到公元1867年止,前后歷經明天皇到孝名天皇等十個皇朝,達兩百多年之久。其種類繁多,以光背最為常見,而背有星點、紀年、紀數和紀文“佐”、“仙”、“仇”、“川”、“元”、“長”、“久”、“千”及波紋。由于制作精美,為民眾樂用,流入數量之多竟超過某些明代銅錢,遍及福建城鄉。在流入福建的日本古錢中,有一枚當百天保通寶最有特色,該錢呈橢圓形,長49毫米,寬32毫米,穿徑7毫米,重23克,青銅質。輪廓端正,制作精良,為當時我國民眾樂用樂藏,甚至將其鉆洞當裝飾炫耀,成為最受歡迎的外國銅錢(如圖1)。
安南鑄錢品名比日本多,流入福建與我國貨幣混合流通的情況比較多見。其基本特點是:錢形肉薄字平淺,背平夷,銅色昏暗,制作粗糙,精者少見。越南有些年號和我國相同,造了一些與中國同品名的年號錢和仿中國年號錢,如太平通寶等,但與中國錢在制作風格上明顯不同。黎獻宗景興年間,不僅鑄景興通寶,還鑄有大寶、泉寶、永寶等十多種品名。越南在歷史上戰事頻繁,諸藩割據,各自為政,所鑄貨幣品目繁多,有些錢至今未有考證,如明正通寶等。而流入福建的安南銅錢有光中、景興、景盛、延寧、嘉隆、明命、大和、紹平、洪德、光順、安法、昭統、紹治、成泰、維新、啟定等,就是最后的皇帝保大帝于1928年鑄的保大通寶錢亦有流入,直至1955年阮朝保大帝被廢除才退出流通。日本、越南在長期與我國的經濟交往中,在我國留下了不少它們的古錢,不少初學的泉友還以為這些古錢是出譜幣,在中國年歷表上找不到這些錢的年號。如果要與我國銅錢準確區分,只有通過大量的實物接觸、比較觀察、積累感性知識,方 |
上一篇:紹圣元寶鐵母錢鑒賞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