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三元”考 |
發布日期:08-11-25 08:50:11 作者:宋志成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新聞點擊: |
除宋時項城人梁灝83歲中狀元外,竟還有老死于文場而無所恨的人,養成了他們極其馴服的性格,消磨了他們的不滿和反抗的思想。 到了清代末年,科舉積弊日深,成為維新的障礙,有識之士汲取了西方文化,反對八股取士呼聲日高。光緒三十一年科舉改學堂,直至宣統年(1909年)的一次貢生考試為我國科舉最后一次考試,這無異是我國對開發人才之一大改革,從此科舉制度就壽終正寢了。 歷代狀元不少,但連中三元者可謂鳳毛麟角,千多年來僅有14人。唐代2人:張又新、崔元翰;宋代6人:王曾、宋庠、馮京、王巖皮、孫何、何真;元代2人:孟宗獻、王宗哲;明代2人:許觀、商輅;清代2人:錢棨、陳繼昌。這些人中,有的所中三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連中”。如清代的兩位:錢棨,江蘇蘇州人,在乾隆十四年中恩科解元,次年落第,到乾隆四十六年方中會元和狀元;陳繼昌,廣西臨桂人,于嘉慶十八年中解元,次年落第,到嘉慶二十五年中會元、狀元,也不是連捷連中。 歷代連中三元的狀元,大多無大作為,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連中三元”的狀元商輅,他是浙江嚴州人,正統十年乙丑科(1445年)狀元,他的軼聞不少。商輅才思敏捷,很有應變的才能。有一次他自夸家鄉嚴州文風極盛,農民都能吟詩作對,一位江西籍的大官路過梅城,見南北高峰、雙塔對峙,即興出了一對“雙峰巍巍二塔,北高南低”,請身旁一位農民對下聯,農民擺手表示不懂,大官回朝嘲笑商輅吹牛。商輅說:“這個農民不是對好下聯了嗎?只怪你不懂,他的下聯是‘一掌平平,五指三長二短’,這不是對仗工整的下聯嗎?” |
上一篇:閩南流傳宋代銀鋌淵源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