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筆者在井崗山地區收集到一套精美的八仙圖像的吉祥錢。八枚錢幣制作精美,一面是仙人的稱號,文字楷書,四字對讀:“漢仙鐘離”、“張仙果老”、“韓仙湘子”、“李仙鐵拐”、“曹仙國舅”、“呂仙洞賓”、“藍仙采和”、“何氏仙姑”。背面是仙人像,他們形態各異,神情生動,顯示了各自的性格特征。畫面上突出描繪了他們的象征物:鐵拐李的寶葫蘆,漢鐘離的扇子、張果老的竹筒,呂洞賓的寶劍,曹國舅的響板,何仙姑的荷花,韓湘子的簫,藍采和的花籃,洋溢著神仙的生活氣息。錢面有銅綠和黝黑的包漿,據有關書籍記載,此圖案的花錢大約在清代鑄造。
中國的八仙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八仙的傳說可以與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所謂“中國四大傳統”相媲美。如今借助現代影視和工藝造型的傳播,八仙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八仙是道觀供奉的八位神仙。八仙中的呂洞賓,全真道奉他為純陽祖仙。他身材高大,戴華陽巾,穿黃衤闌衫,系大皂絳,風流倜儻。李鐵拐,相傳姓李,名凝陽。其形象為黑臉蓬頭,卷須巨眼,右足跛,手扶一根鐵拐,故名“鐵拐李”,后世列為八仙之首。漢鐘離被列為北五祖之一,身材修長,臉如丹涂,俊目美髯,因遇仙人傳道而入崆峒山(今河南臨汝縣西南六十里)修煉,后得道仙去。張果老,本唐玄宗時道士,據《太平廣記》記載,他在恒州中條山(今山西省永濟縣境)隱居,騎一頭白驢,來往汾、晉間,有張果老倒騎白驢的仙家形象。何仙姑,是一位女巫,傳說她幼年母病,事母至孝,上山采果實貽母時遇呂洞賓,服仙桃后身輕如燕,能預知禍福,因妍美無比,皇帝武則天召其入宮不久,后升仙。藍采和傳說在濠梁白日飛升,在酒樓醉臥,后跨鶴駕云而升,后人描述藍采和形象:“長板高歌本不狂,兒曹自為百錢忙。兒時逢著藍采老,同向春風舞一場。”據《續仙傳》、《太平廣記》記載,藍采和常穿破藍衫,手持三尺長的大拍板,一路行歌一路行乞。路人給他銅錢,他用長繩串起來拖在地上走,丟失了也不去拾,見了貧苦人,以錢相贈。韓湘子,據傳他隨從呂洞賓學道,能使花朵變色,預知未來。曹國舅,傳說漢鐘離、呂洞賓見他隱跡山巖,葛巾野飯,矢志修真,將修真秘旨傳授給他而成仙。
此八仙皆屬神仙中的散仙。他們各自的神通是:鐵拐李居八仙之首,狀貌神特,能借尸還魂,富有強烈的抗爭精神;漢神離:能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有治惡行善之德;藍采和:放蕩不羈,周游天下,表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