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鑄大錢“皇帝萬歲” |
發布日期:09-11-27 08:44:4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劉 征 |
這一枚遼鑄青銅大錢“皇帝萬歲”,直徑42毫米,重24.5克。錢文楷含魏碑,左旋讀。其方正的字體飽滿剛勁、意度天成。而平整的地章和挺拔峻的輪廓,加之周身布滿的紅斑綠銹渾為一體,精美絕倫,好像昭示那久遠的歲月中皇權的威嚴。 大遼(公元907年至1125年)凡九帝,屬契丹所建封建世襲王朝,大體與五代相始,同北宋終,系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個南北朝政權之一。這個以狩獵為生的馬上民族王朝,自太祖耶律阿保機創國建元始,雖自稱“大朝”,但對宋漢文化一直十分重視。到了興宗“澶淵之盟”以后,宋遼互派使節,交往甚密。由于學習并吸收了許多先進技術,遂使大遼得以發展進步。如結盟前,遼醫并不懂切脈調藥,興宗就命人將有關中醫漢書翻印出版,從此,契丹人也學會了切脈問診。而遼雖有自己的契丹文字,但多枚模鑄的錢文卻沿用漢字。 遼錢銅質暗紅,鑄工略顯粗略,錢文古樸豪放。因鑄量不大,現今出土和傳世不多,故備受中外藏家和學者青睞。 遼錢大致可分兩類:一類為統和通寶、大康元寶等行用錢;另一類為天朝萬順、大遼大慶等吉語花錢。近年來千秋萬歲錢在內蒙古及內地時有實物出土,而皇帝萬歲錢卻極為罕見,一般錢譜亦多缺失未載。 據《遼史》載:“契丹帝、后生辰,多定為天授……每逢其時群臣都要納禮入賀。”也許在那歌舞升平、歡聲笑語、百官齊賀的生日慶典中,朝臣特鑄此錢,敬獻皇帝以博歡心。 鑒于此錢在中原地區也偶有發現,故另有人認為它是遼贈宋廷之貢禮。隨著遼圣宗與宋朝簽訂“澶淵之盟”,雙方休戰和好,交往漸趨頻繁。時逢壽誕、改元或新君繼位等大型慶典活動,宋遼則互派大使饋贈貢禮也是自然的。或許“皇帝萬歲”錢是遼作為壽禮貢于宋帝的。 其實,這種貢奉禮錢現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經有載。它是一種禮儀在華夏貨幣文化中的具體反映。如《國語·晉語》記,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公子夷吾)即位前,“公平夷吾出見使者……曰:‘……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請納之左右。”又如《韓非子·說林下》載晉平公時(公元前557年至前532年),“荊王弟在秦,秦不出也。中射之士曰:‘資臣百金,臣能出之’。因載百金之晉……秦因出之。荊王大悅,以鏈金百鎰饋晉。”《周禮·天宮·大宰》疏:“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禮貢(犧牲、包茅之屬);二曰嬪貢(嬪亦作賓。皮帛之屬);三曰器貢(宗廟之器);四曰幣貢(繡帛);五曰材貢(木材);六曰賀貢(珠貝自然之物);七曰服貢(祭服);八曰游貢(羽毛);九曰物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