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布孤品 |
發布日期:08-11-14 08:39:51 作者: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 新聞點擊: |
![]() 2007年秋季,在河南平頂山市錢幣學會舉辦的錢幣鑒賞研討會上,筆者有幸見到一枚戰國時期平首布新品種:面文為“殊比釿四”(或為“殊布釿四”),背文似為四個字或六個字,因繁雜模糊,無法辨識。兩面多為淺綠銹,惟面中部為鐵紅銹。其首有圓孔,形體狹長,腰向內凹,周沿有廓,邊廓不整。通長5.26cm、身長3.97cm、肩寬2.12cm、足寬2.40cm。因其銹蝕較重,重量僅有4.49克,現收藏于河南省錢幣博物館。 據當事人講,2006年春該幣出土于安徽西北部。其外形似戰國晚期“橈比當釿”布。《中國錢幣大詞典·先秦編》注釋,“橈比當釿”平襠方足平首布:“戰國中晚期青銅鑄幣。鑄行于韓、楚等地。屬大型布。渾樸厚重,鑄作精整,形體狹長。首有圓孔,以便穿系,腰向內凹,周沿有廓。面文‘橈比當釿’,意為大錢相當于一釿之重。‘比’同‘幣’,‘忻’通作‘釿’。或釋為‘殊布當釿’等。背鑄‘十貨’,意為這種錢相當于十枚蟻鼻錢的價值。一般通長10.1~10.4cm、身長7.5~7.9cm、肩寬3~3.2cm、足寬3.7~3.9cm,重28~37克。”兩者相比,“橈比當釿”布比該枚“殊比釿四”布寬大、厚重的多。 戰國時期還有一種“四比當釿”方足布及其連足布,與安徽出土的“殊比釿四”方足布有許多相近之處。在唐石父先生主編的《中國古錢幣》一書中,稱這種“四比當釿”方足布為“四錢長布”。首都博物館珍藏的“四比當釿”連足布,連體幣長9厘米、寬2.3厘米,重15克。若與河南鄭韓故城出土的方足二連布比較,安徽出土的這枚方足布,重量只有其四分之一左右(2004年12月河南鄭韓故城出土的2枚“四比當釿”方足二連布平均枚重16.5克)。有學者認為,“四比當釿”連足布可能是楚國占有淮泗、吳越地區后,由楚國的邊境縣邑鑄行的地方性錢幣。“四比當釿”方足布與安徽出土的“殊比釿四”方足布,其形制、字體(兩幣面文有“四”、“比”及“釿”三字相同)十分相近,應屬同一時期戰國貨幣。 安徽出土的這枚“殊比釿四”方足布,在我國尚屬首次面世。從其出土地域、錢幣型制及文字風格來看,屬戰國時期楚國鑄行可能性較大。 undefined undefined |
上一篇:放牛“洪武”新析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