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錢” ---古錢幣中的一道風景線 |
發布日期:09-10-23 08:36:1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鑫盛錢幣 作者: |
透過浩茫的歷史時空,在綿延數千年的錢幣王國里,兩宋時期的錢幣當稱幣中驕子。宋朝的錢幣頗為復雜,首先是錢幣的名稱,種類繁多,呈系列化,每個皇帝登基都鑄新幣,即使同一皇帝每改一次年號,也都要改鑄新幣,創歷朝之最,其次是在流通領域,銅、鐵錢并用,再次是錢文文體多種多樣,篆、隸、真、行、草,應有盡有,異彩紛呈,最為可人的是,皇帝親書錢文,開創了“御書錢”之先河,在這些通貨中有一部分可以組拼成“對錢”,成為我國歷史上的一大創舉。 對錢,是指相互對稱之錢,其錢文、大小、重量、制式、幣材均相同,只是采用不同的書體,即或篆、或隸、或行、或草,能夠成雙成對的一種貨幣形式。從北宋最早的對錢“天圣元寶”(公元1023年)算起,到南宋孝宗淳熙七年 (公元1180年)止,對錢盛行160年之久,足見民間對對錢的喜愛。 對錢在宋朝的出現,并被群眾接受,繼而盛行一個半多世紀,這一獨特的錢幣文化現象,生動的反映了宋時的文化氛圍是多么的濃烈,一代名家蘇軾、歐陽修、陸游等就是在這種文化氣息中熏陶成長,成為不朽大師的,文人墨客繁榮了文化天地,文化天地又回過來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之處。兩者相得益彰。據傳,“元豐通寶”隸書錢文就是蘇軾的手跡,亦稱“東坡元豐”,很受泉友喜愛。所以,對錢的出現,應該說是民情、民俗的反映,是一般等價物與書法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