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紅軍幣 |
發布日期:09-10-27 08:30:0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廣元新聞網 作者: |
在廣元市各文物部門和民間藏存有大量的廣元紅軍幣,這些在廣元鑄造、流通的紅軍幣,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深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流通范圍廣 1931年1月,紅軍進入廣元地區。在這一時期,紅軍不僅建立了紅色革命政權,而且在建立新的貨幣制度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 1932年,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于同年12月中旬,在通江縣建立川陜省蘇維埃革命根據地,開辦工農銀行,制造和發行統一的蘇區貨幣。隨著根據地的擴大和鞏固紅色政權的需要,1935年1月,川陜省造幣廠由通江縣城東苦草壩得漢城遷往旺蒼縣旺蒼壩黃洋鄉、朝陽鄉和五峰鄉桂花村,繼續鑄造錢幣、印制鈔票。其制造的錢幣先后在廣元(治地旺蒼壩)、嘉陵(今元壩區)、英安(今旺蒼縣英萃鎮鷹嘴巖)、紅坪(今朝天區青林鄉)、赤化(利州區白田壩)、赤水(青川縣青溪鎮)、劍閣(普安鎮)、赤化(劍閣縣鶴嶺鎮)、金仙(劍閣縣金仙鎮)、蒼溪(文昌鎮)10個縣蘇維埃政權區普遍流通。:www.artxun.com 品種式樣多 1933年3月至1935年3月,川陜省工農銀行共鑄造和發行蘇區貨幣5類17種。川陜省工農銀行發行的貨幣,從幣材上看有紙幣、布幣、銅幣、錫幣和銀幣5類。其中紙幣有壹串、叁串、壹圓3種面額;布幣有貳串、叁串、五串、拾串、壹圓5種面額;銅幣有200文、500文2種面額;錫幣有當50文、100文、當200文3種面額;銀幣有壹圓1種面額。布幣五串、拾串存世量罕見,錫幣在文獻中有記載,但目前還未發現實物。老百姓為保護紅軍貨幣,常把布幣用線縫成“錢衣服”。蘇區貨幣從流通用途來看,有用于蘇區內交易的川陜貨幣和用于蘇區外貿易的仿制銀元、銅元。仿制銀元有3種,以川版漢字銀元為大宗,仿制銅元只作零星交易之用。 極具思想性藝術性 川陜省工農銀行生產的廣元紅軍幣在貨幣設計上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幣面上有革命口號,戰士英勇形象,黨徽、五角星圖案等。所有的廣元紅軍幣上面都有“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或“赤化全川”的宣傳口號,鐮刀斧頭組成的黨徽圖案。為突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聯系,貨幣圖案還大量采用了馬克思、列寧和斯大林的肖像。川陜省工農銀行生產的廣元紅軍幣同時充滿了革命的戰斗性,如斯大林頭像版的1元幣背面是手握鋼槍、團結戰斗的工人和農民像,讓老百姓從貨幣上得到革命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