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家教錢”的啟迪(王紀民) |
發布日期:10-09-02 08:14:0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王紀民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9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朝鮮是漢文化體系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深受漢文化的熏陶,而奉儒家思想為主體,在各個領域無不體現出它的深遠影響。在朝鮮花錢中,它萃取了我國古代經典著作中的名言睿語作為錢文,如孝悌忠信、仁義禮智、禮義廉恥、溫良恭儉、和風甘雨、根茂竹青、一良萬貞、兩曜重明、洪范五福、壽富多男、天保九如、國保民安等等,成為教育人民,祈頌幸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很好方式。 筆者集藏一枚朝鮮花錢,外徑63毫米、厚3.7毫米、重65克,黃銅質,包槳熟舊,相當于我國清代中晚期之物。該錢內外郭皆呈八邊形,頗具創意,這在我國花錢中是極為少見的。面文為:“積金非寶壹藝遺業”,背文為:“詩書教子忠孝傳家。”朝鮮非常重視家教,視為家庭幸福之本,除單獨鑄成花錢外,還把此錢作為超大型五福花錢的錢中之錢。此語源出于我國北朝。齊《顏氏家訓.勉學篇》:“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意為積蓄了千萬家財留給子孫,終有用光的一天,不如教他們學會一種技藝,勤勞持家。清.鄭板橋在《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中說:“富貴足以愚人,而貧賤足以立志而浚慧”。清.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說:“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凡此等等皆是我國古代達人的經驗之談、肺腑之言,甚則血淚之訓。 我國歷來重視家教,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誡,而讀書旨在明理,首先要懂得怎樣做人,忠誠愛國,孝順父母是為人的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而掌握一種技藝,自食其力,服務于社會是至關重要的。當前我國出現了一個所謂“富二代”他們大多是民營企業家的子息,據《中國青年報》最近調查顯示,這個群體90%以上的人表現不夠理想,他們生活奢侈、揮霍無度,在國外每年消費最高達二百萬元,令友鄰瞠目結舌;他們金錢富足,精神空虛,道德荒蕪,不學無術,缺乏理想和是非觀念,渾渾噩噩、醉生夢死,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成為新時期垮掉的一代。相反,在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一群寒門子弟正在奮發勃起,脫穎而出,在歷年高考中蟾宮折桂者累見不鮮。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狀元沈凌凌正是出身寒門,畢業于紹興市魯迅中學的農家子弟,中國的偉大復興或許正寄托在這個群體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