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會會首信物“忠義勇烈”方孔大錢(成春到) |
發布日期:10-05-28 08:14:5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成春到 |
國名將,字云長,本字長生,今山西臨猗西南人。他與張飛同劉備一道起事,協助劉備建立基業,后鎮守荊州,為東吳所殺。西晉史學家陳壽撰《三國志》為其立傳,著重記載了他的忠義勇烈。就忠義而言,他與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難”。建安五年為曹操所擒,曹操禮之甚厚,初拜偏將軍,在刺殺袁紹大將顏良后,又表封為漢壽亭侯。但關羽不為所動,在“立效以報曹公”之后,“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就勇烈而言,他早年于萬眾之中斬顏良首級;受箭傷后,刮骨療毒,流血盈盤,而能“割炙欽酒,言笑自若”;晚年水淹于禁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公議徙都以避其銳”。因此,關羽成了忠義勇烈的化身,“直并文宣歸圣域”,被尊為“武帝”而與“文圣”孔丘并駕齊驅。在明清時期,供奉關帝的“武廟”,甚至大有超過供奉孔夫子的“文廟”之勢。大刀會所鑄會首信物方孔大錢,使用面文“忠義勇烈”四字,除對關羽的尊敬崇拜外,還與關羽使用的兵器――大刀有關。大刀加上錢背的“會”字,不就成了大刀會了嗎?這樣,既寓意深刻,又不易被人發覺,真是煞費苦心。
該“忠義勇烈”方孔大錢,用青銅制作,規范、精良;直徑6 .5厘米,厚0 .25厘米,重59 .5克;緣闊0 .8厘米,方穿直徑1 .2厘米;面文“忠義勇烈”四個字,行楷,上、右、下、左旋讀;背面穿上為“會”字,穿左、穿下和穿右為一老虎圖案,虎頭向左,虎尾在穿右并向上翹起。虎,是一種兇猛動物,被稱為動物之王。在人們心目中,龍和虎可相提并論,龍是帝王的象征,而習慣將勇猛剛烈之臣稱為虎臣,將勇猛剛烈之將稱為虎將。虎賁還是唐以前皇宮中衛戍部隊將領的官名。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亦稱為“虎符”、“虎頭脾”。在宋代,領兵大元帥辦公的地方稱為“白虎堂”,所用旗幟稱為“虎旗”,一旦發威稱為“虎威”。所以,錢背上的虎,具有代表會首的含意,而“忠義勇烈”方孔大錢,則成了大刀會會首所持的信物,會首可以利用它證明自己的身份,組織和調動會眾,開展各種活動。由于只有會首才能有此信物,故鑄量極少,傳世更少,在錢幣書籍、資料上沒有記載便很自然。 目前,該“忠義勇烈”方孔大錢,保存完好,正、背面雖磨損嚴重,但文字、圖案清晰,立體感仍很強,且通體為黑漆古的老舊包漿,文字及邊廓、穿廓等磨損處,露出黃銅的顏色,顯示出流傳已年深日久。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