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錢幣博物館觸摸金錢的歷史 |
發布日期:12-12-06 08:53: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
歷史篇中,通過貝幣、圓形方孔錢、白銀、開元通寶、交子等館藏真品,展現的不僅是秦皇漢武時的金戈鐵馬,也是“大造幣家”王莽在篡權時的頂級制幣技術;展現的不僅是隋煬帝因亂發貨幣終至朝代的覆滅,也是唐高祖整頓幣制引發的古代錢幣的第二次大發展;展現的不僅是北宋皇帝在錢幣上留下的墨寶,更是錢幣成了歐陽詢這樣大書法家字體的載體;展現的不僅是太平天國運動的成敗得失,也是蔣家王朝時期竟有高達60億元面額法幣發行的民不聊生。同樣的,也是紅色政權從起步、建立到發展壯大和問鼎江山的歷史記錄者。
走進流通篇和記憶篇,一位波斯商人正和唐朝布匹老板討價還價。他們對面,一家票號里,老板手持拐杖,身著一件高檔的綢緞外套,在正堂的椅子上坐定,目光銳利地打量著每一位過往的路人。相貌精明的會計正在敲打算盤記賬,伙計穿著藍布衫,站在柜臺后盯著衡器上的標尺,好像生怕多稱了二錢銀子。 再往前行走十多米,“萬源號”的商戶倚街而立。它是根據明代繪畫《皇都積勝圖》中的一處實景復制建造的,門面不大,但生動地反映了明晚期北京城的繁華景象。馬上要穿越進入的是民國時期的銀行,也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現代銀行的雛形。“銀行”二字的木質大招牌橫掛在入口處,銀行大堂內的陳設簡單又質樸。一對在長椅上等待排隊的年輕男女吸引了來客的目光。這位年齡約摸二十七八的女子,穿著一身棗紅色并繡有碎花的旗袍,燙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卷發,額頭微低,眼光流露著民國女性特有的堅毅和明亮。男的年齡相仿,身著一身好毛料西裝,戴著圍巾,靠在椅背上正讀著當天的報紙。他倆是否情侶卻無從判斷,來訪者也只能按照自己的喜好猜測,甚至會有人發出“這女子太過漂亮”的贊譽。 邱山說,這些人物蠟像都是硅膠制成的,仿真度極高,是專門派人在工廠里盯著工人師傅做的,要求從穿著、神態、相貌都要符合所在時代的人物特征,每個蠟像的造價都堪比一輛Smart轎車。 從鑒研篇開始,就進入了以廣東貨幣和經濟發展為主題的陳列廳。我國文物泰斗吳籌中先生所提的“廣東貨幣甲天下”給廣東貨幣以極高的評價,這樣的夸獎并非言過其實。 從乾隆帝在廣東開通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由海關發行官銀,到張之洞在廣東興建全國首家造幣廠,再到詹天佑主持建造粵漢鐵路發行股票,并在股票背后印著“此票一旦落入洋人之手,概不承認”的字樣――這些不僅表現了廣東領全國之先的創舉,也說明廣東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更體現出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