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永遠”龍鳳紋花錢賞析 |
發布日期:12-07-18 08:33: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陳開成 |
這枚“同心永遠”龍鳳紋花錢(見圖),重9.4克,直徑32毫米,穿5毫米,厚1.5毫米,外郭2毫米;其制作精美,外觀古樸端莊,品相完好,在今年4月戶部山作然書屋舉行的第46期藏寶擂臺活動中備受矚目,并引得現場專家連聲稱好。專家們感興趣的是這枚花錢上的吉語較為少見,現有資料很難查出。 有錢幣專家認為該錢應是女方出嫁時在嫁妝包上拴結的吉利錢。但據筆者所知,包袱錢應是清朝的宮錢,據史籍記載:“包袱錢是清宮奉先殿用,每逢皇帝即位由官爐鑄造。死后即改換新錢。凡祭祀品均以黃緞為袱襯之,各袱四角均綴大銅錢一枚。面文如常錢,背文‘天下太平’四字。自乾隆至宣統均有,道光、咸豐最多,宣統罕見,俗稱‘太平錢’。” 筆者認為:這應是一枚古時婚嫁儀式上使用的錢形鑄品,屬于“撒帳錢”。理由有二:其一,錢幣的一面鑄有“龍鳳紋圖案”,寓意:“龍鳳呈祥”;其二錢幣的另一面鑄有“同心永遠”四字,寓意夫妻二人永不變心。據史料記載:在撒帳錢上多飾有吉語祝詞,如“長命富貴”、“夫妻偕老”、“金玉滿堂”、“宜爾子孫”、“早生貴子”等,當然也有在流通錢表面鎏金、鎏銀的品種。“撒帳錢”屬于花錢的一種,是中國傳統花錢“福、祿、壽、喜”錢中的一類吉祥錢。撒帳是中國很通行的一種納喜婚俗,起源較早。一般認為,唐宋以后就有這種婚儀。據宋代洪邁《泉志》記載,唐代景龍年間,唐中宗嫁女,曾特鑄“裙帳錢”,此錢呈梅花形,重六銖,上有文曰“長命守富貴”。后世的撒帳錢刻文還有“如魚似水”、“夫妻偕老”、“弄璋添喜”、“五男二女”、“福壽延年”等字樣。到了宋代,撒帳習俗更普遍。《東京夢華錄》:“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以金錢彩果撒擲,謂之撒帳。”此風俗從明、清一直流傳至今。當今新婚夫婦進門時拋撒五色花紙的習俗當由此而來,不過已經沒有了原來“打煞驅邪”的迷信色彩,而轉化為祝福送吉的意義了。喜錢則由古代的拋撒幣改為娘家送新娘的“壓箱”禮錢。 這枚“同心永遠”撒帳錢,精美的圖案,吉祥的內涵,代表著古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祝福,方圓之間彰顯出當時的婚姻與民俗,是當時徐州地區婚俗上有撒錢習俗的最好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