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甲秀樓銀元(彭浦) |
發布日期:08-04-23 09:5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2008年4月下旬出版的第八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在我國清末民初發行的近千種傳統老銀幣中,問世最晚、流通時間最短的品種也許就是貴州省造甲秀樓銀元了。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由于受通貨膨脹影響,國民黨政府推行的金圓券政策徹底失敗,為了挽救行將滅亡的政權,國民政府決定重新恢復銀本位制度,于是,貴州省政府就鑄造了這種甲秀樓圖案銀元。然而該幣推出僅半年多時間,國民黨反動政權就徹底被摧毀了,故該幣實際上只在貴州省內流通了很短時間,對外影響很小。 該幣一改我國傳統銀幣一貫的樣式,在設計上別開生面,鑄工也較為精湛,正面中央為貴陽甲秀樓風景圖案,上環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字樣,下環為“貴州省造” 字樣,在樓柱的右側下特別鑄了一個很小的“谷”字,該字很隱蔽,需仔細查看才能發現,此“谷”字系指當時任貴州省政府主席谷正倫之姓。該幣背面中央為金竹三株圖案(故當地人又稱該幣為“竹枝版”銀幣),左右兩側為面額“壹圓”字樣。該幣重量為26.6克,直徑為38.5毫米,成色達88 %。 目前,我國各地郵幣卡市場上已很難覓到這種貴州甲秀樓銀元,有時只有在一些大型錢幣拍賣會上才偶有所聞,該幣目前市場參考價約為1萬元左右,具有較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由于該幣存世數量極為稀少,現已成為傳統老銀幣中的珍品,受到廣大集幣愛好者的關注。 [upload=jpg,甲秀樓銀元.jpg]UploadFile/2008-4/20084239501384103.jpg[/upload] |
上一篇:雙面1949年版新疆嘉禾銀幣(楊覺) |
下一篇:一枚有爭議的至和通寶(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