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據,試述人民幣樣幣的概念及稱謂問題(孫景龍) |
發布日期:12-04-09 08:26:2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孫景龍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4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起,出于種種原因,導致多種類、少數量的人民幣樣幣(票樣)流入了民間收藏領域和錢幣市場(詳見筆者拙文2009年11月上半月錢幣報《漫談流通紀念幣樣幣》、2011年11月上半月錢幣報《重大發現----新中國首套流通紀念幣樣幣》)。 由于人民幣頂級收藏品樣幣的稀罕性和神秘性,近年來,新中國錢幣收藏者越來越重視對樣幣的關注與投入。但是,不少錢幣愛好者對人民幣樣幣的背景、基本知識還缺乏一定的了解。客觀地說,這方面的資訊確實匱乏。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要想獲得樣幣方面的相關資料是特別困難的,原因有:一,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行”)的中高層領導,他們的精力往往投入到大事上,并不知道樣幣細節方面的情形,面對樣幣的許多具體問題,人行中高領導也不一定全部說得清;二,樣幣事務的具體承辦工作人員,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甚至干一行厭一行,僅僅是為了工作而已,加之當時樣幣管理的工作人員老化,如退休、調崗等,歷史信息出現中斷;三,樣幣管理工作的承辦部門與造幣、印鈔機構工作業務聯系材料保密性強,外人不可輕易獲得;四,許多錢幣愛好者看重的是樣幣的市場表現,而忽視對樣幣的理論研究。所有這些情況,造成了我們目前對樣幣基本知識存在模糊的認識,表現在對樣幣的辨識方面自然就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很有必要了解和探討人民幣樣幣的概念和叫法等問題,如“票樣”與“樣幣”的使用情況、兩者稱謂有什么區別與聯系、是不是一回事等。 了解和掌握人民幣樣幣稱謂狀況及其相關規定,是我們樣幣愛好者必備的基本功,對探討樣幣、收藏樣幣、鑒別樣幣都是至關重要的。從2011年7月24日發現新中國首套流通紀念幣樣幣----建國35年樣幣公開露面,到8月11日筆者購買前的這一段時間里,欲購者寥寥無幾就說明一些問題,如單純認為硬幣的樣幣應制有“樣幣”字樣,而不應出現“票樣”字樣等。下面,筆者簡要談一下已掌握的這方面的膚淺認識。 根據1999年12月28日國務院第24次常務會議通過的、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以及2006年10月12日人行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樣幣管理辦法》,都明確了樣幣的定義、稱謂、作用。樣幣的定義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 |